自己看《了凡四訓》都有七八年之久,其中又以遇雲谷禪師一段反覆地看。雖然看懂其中道理,也看到別人做到了,而得到利益。
其中,對一生短壽,無財,無祿因由和盤托出。對無子,更指出六種原因。了凡先生知道原因後,自己用一生時間來改造,並留下此一珍貴的報告給予後代。
。。。。。。
反觀自己,習氣深重,一直沒法做到,沒受益。。。
。。。。。。
袁了凡原名袁黃,字坤儀,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推測其未來功名,結果都應驗,因此認為命運不可改變,且命運中他將於53歲壽終,且無子嗣。
然之後於1569年遇見雲谷禪師,透過雲谷禪師教導準提咒與解說命運(數)其實可以改變之後,積極為善助人,因此改變自身的命運,不僅未於53歲壽終,且生下兒子,並於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正是袁要給兒子的訓示。
。。。。。。
袁了凡先生,原名黃,字坤儀,江南吳江人。博學多材,精通河圖、洛書之理數、星命之學、堪輿之道、律呂音樂、數學算術、水利、兵備無不獲有心得,並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訓》即其戒子之文。
明朝隆慶四年為舉人,萬歷十四年中進士。歷任寶坻縣長、兵部職方司主事、軍前參贊、督兵等職。享年七十四歲。明熹宗追贈「尚寶司少卿」。
。。。。。。。。。。。。。。。
源自:了凡四訓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
。。。。。。
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YULYpRQHJATMkx72QkMIT4FZDACVEhbeuF0kycyTF-JegoDUihdhSqGICBJw_8yM54EmzEjGXO7VYG8SFefr7KrQCK9NrOv8UvT_AnB3U2cE6Y3vYF8ouZh-uLnhrzKR9RhwsCg/s400/%25E9%259B%25B2%25E8%25B0%25B7.jpg)
。。。。。
雲谷問曰。
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
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
。。。。。。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問其故。
曰。
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
但惟凡人有數。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
余問曰。
然則數可逃乎。
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
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
余進曰。
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
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
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
余以實告。
。。。。。。
雲谷曰。
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
不應也。
。。。。。。
科第中人。類有福相。
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
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
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余好潔。宜無子者一。
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
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
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
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
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
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
雲谷曰。
豈惟科第哉。
。。。。。。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
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
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
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
即如生子。
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
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
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相。盡情改刷。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
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
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
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
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余曰。
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
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
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
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
夫夭與壽。至貳者也。
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細分之。
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
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
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
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
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
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
余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
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
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
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