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真報恩(上)


 前記

虛雲老和尚 ,大人物也。


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中華民國、軍閥割據、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段中國近代史上最動盪悲壯的時代。

1959年離世時,是119歲。

以現在人認知,很難想像,有人能從43歲,三步一拜,用三年時間,拜到時46歲。從浙江普陀山,經江蘇,過河南,到山西五台。。幾歷生死,寒冷,熱熬。。以至誠心完成報父母恩之願。。

如大和尚自己所言:

「我出世不見母親。母為生我而死。父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辭官。而促壽。昊天罔極。

耿耿數十年矣。特此發願朝山。」



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以報父母恩事 (上)

光緒八年(1882)壬午四十三歲

予割愛辭親。出家二十餘年矣。道業未成。隨風飄蕩。心生慚愧。欲報劬勞。擬再東朝南海。北禮五台。住普陀數月。靜中稍見勝境。發心朝臺。

於七月初一日由(浙江)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以直拜至(山西)五台為止。 

時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覺乘。等四禪人。渡海後。每日行路不多。中間曾停湖州。及至蘇州常州。四人漸皆退去。

予仍向前拜。至南京禮牛頭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獅子山寺。過年。

〔是年大事〕  法據安南東京灣。




光緒九年(1883)癸未四十四歲

由 獅子山起香。從蘇北入河南省。經鳳陽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陽白馬寺。曉行夜宿。風雨晦明。

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苦樂飢飽。不縈念 矣。

臘月至黃河鐵卸渡。(又名鐵謝)過光武陵。

初一住店。

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

四無人煙。於路旁有一擺小攤之茅棚。亦無人居。歇足此間。趺坐而坐。

夜寒甚。大雪漫漫。

次早舉目一望。化為琉璃世界。雪深盈尺。無路可行。過往無人。更不知去向。

先則枯坐念佛。飽受飢寒。因草棚並無遮欄。蜷伏一角。 

既而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飢。僅存一息。而正念不忘。

一日。兩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飢。漸入迷態。

初六午後。雪止。微見日影。然已病莫能興矣。 

初七日來一丐者。見予臥雪中。致問。予亦不能言。知是凍傷。將雪撥開。以圍棚草烤火煮黃米粥。令食。

得煖氣復生。問。「何來。」

曰。「南海。」

問。「何去。」

曰。「朝五台。」我問丐者貴姓名。曰。「姓文名吉。」

問。「往何處。」

曰。「來自五台。回長安去。」

問。「既是五台。寺中有來往否。」

丐曰。「人皆識我。」問。「此往五台。路經何處。」

曰。「由孟縣懷慶黃沙嶺新州太谷太原省代州峨口即到山。若先到祕魔巖。此處有南方僧名清一者行持甚好。」

予問。「由此到山多少程。」

丐曰。「二千零。」

及至天晴。丐煮黃米粥。取雪代水。丐指釜中問。「南海有這個麼。」

予曰。「無。」

丐曰。「吃甚麼。」

曰。「吃水。」

釜中雪溶後。丐指釜中水曰。「是甚麼。」予無語。

丐曰。「你拜名山何求。」予曰。「生不見母。以報親恩。」

丐問。「你背負行李。路遠天寒。何時能達。勸你不必拜香了。」

予曰。「誓願早定。不問年月遠近也。」

丐曰。「你願難得。現今天氣好轉。雪尚未化。無路可尋。你向我來的足跡行去罷。此去二十裏有小金山。再二十裏孟縣。有寺可住。」

遂揖別。因雪深不能拜。顧禮足跡。抵小金山掛單。翌日起香過孟縣。由孟縣至懷慶(沁陽)途中將到洪福寺。有一老者名德林。見予在路拜香。近前將香凳接著。 曰。「請上座進寺。」喚徒將行李搬入寺。殷勤招待。茶飯後。問。「上座由何處拜起。」略述為報親恩由普陀拜起至此。已兩年矣。

談次知予出家鼓山。老者不覺下淚曰。「我有同參三人。一衡陽。一福州。三人相伴朝山。同住林下三十年。後各分手回家。消息斷絕。今聞上座湘音。又是鼓山佛子。恍如見我同參。不覺動念。我今年八十五矣。本寺原甚豐富。近歲稍歉。此場大雪。明年必豐收。上座可留住這裏。」

至誠懇切。勉留在寺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