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
十分無奈,看完 「了生脫死全集(又名念佛救度中陰法)」之後,無論自己心情如何,喜歡與否,無助與否,願意與否,和生老病一樣,自己沒法選擇,沒法逃避,也沒人能幫。
神鬼根本幫不上忙,連他自己都搞不定自己,或者根本的也無知。只能嚇唬。
自己的業還是報在自己,自己種的因,根本無法讓其他眾生來幫自己接手;無論是善是惡。
。。。。。。
同理,自己發大願、大菩提心來幫助眾生,誠心誠意地把自己忘掉,請阿彌陀佛來接自己去學習,急速去極樂世界的學校,才能提升自己到另一境界,起碼要達到須陀洹果位(下品下生),才有有起碼學習能力。
然後,才不必如前章所言:
『此即中陰身滅。而入胎卵矣。
歷若干時後。開目之下。始覺已受生一犬子身。因狗窩而長大。或為一豕子身。就豕圈而長大。或為一 蟻。就蟻穴而長大。或為一蟲。或為一蛆。或為犢。或為羔。』
何其恐怖!!!
不如詳讀一下關於淨土之文字,比較一下與六道差距,對淨土嚮往之、親近之。。。
【往生淨土】
修淨業有素之人。臨終直至所往。即生淨土。不必經如上之種種境界。
但七七日中。代為念佛。亦能令其增高品位。功不唐捐。至往生淨土。
原本十方均可。惟極樂世界獨推緣厚。往生種種感見。
依據觀無量壽經分之為九品。茲謹述於下。
【上品上生。】
感見三聖及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現在其前。以金剛臺迎接而去。頓生彼國已。聞佛說法。即獲無生法忍。隨遍歷十方佛土。次第受記。
【上品中生。】
感見三聖有無量大眾眷屬圍繞。以紫金臺迎之。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經宿華開見佛。
【上品下生。】
感三聖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及五百化佛來迎。即生七寶池中。經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得見佛面。
【中品上生。】
感見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現前演說讚歎己。遂坐蓮華臺往生。蓮華尋開。聞妙音聲。得阿羅漢道。
【中品中生。】
感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來迎。即生彼國寶池中。經七日華開。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果。
【中品下生。】
此類根機。因聞善知識開示。歡喜信受。乘願而終。不詳境界。惟既生彼國。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亦得須陀洹果。
【下品上生。】
感見化佛化觀音化勢至來迎。即乘寶蓮華隨化佛往生。在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中生。】
先見地獄猛火。後忽化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即被迎接而去。生七寶池中。經時六劫。乃得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下生。】
感見金蓮華。猶如日輪。現在其前。隨即往生。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方能開敷。見二菩薩說法。
以上三種。皆緣善知識開示念佛。及自己懺悔罪愆為主因。
【淨土預兆】
證無生法忍之人。十方淨土皆能隨意往生。
凡夫或仗願力。或仗密力。得入淨土。皆屬帶業往生。兩種境界高下不同。其能超娑婆則一。
臨終預兆約當人自見。不外淨境現前。
最勝者。依正莊嚴畢具。次惟見佛菩薩。又次惟睹蓮華。然皆無與旁人也。
若就旁人共感之預兆言之。觀古來聖賢往生遺跡可考據者。計有十種瑞應。
一、心不顛倒。
二、預知時至。
三、淨念不失。即念頭獨羨淨土。決棄娑婆。
四、洗漱更衣。
五、自能念佛。或出聲。或默念。
六、端坐合掌。
七、異香滿室。
八、光明照身。
九、天樂鳴空。
十、說偈勵眾。
以上十條瑞應。全具者。生品固高。其但得一。三。五條亦可往生。
至神識離體。並非全身一時頓冷。有上身先冷。有下身先冷。
偈曰。
善業下先冷。惡業上先冷。
心留暖最久。餘暖次第捨。
出世頂後冷。天面人齊上。
餓鬼小腹邊。傍生膝獄腳。
依此測驗。死者當來果報。不難加以斷語也。
按此偈要義詳解之。
善業下先冷者。謂。
造善業者。神注於上。故下身先冷。上身後冷。
造惡業者。神注於下。故上身先冷。下身後冷。
乃至出世之人頂上留暖最久。即生西之徵也。
【諸趣預兆】
眾生宿世所造善惡諸業。臨終交湧於心。力強者,輒牽入其於相當境界。
善業強。則所顯之境樂。惡業強。所顯之境苦。境樂為生善趣之預兆。境惡為生惡趣之預兆。茲於苦樂中。將牽入何趣者。
分條目依《守護國界主經 中卷十》要項略述於下。
(甲)牽入【地獄】者。有十五種徵驗。
(一)于自配偶。男女眷屬。惡眼瞻視。
(二)舉其兩手。捫摸虛空。
(三)善知識教。不相隨順。
(四)悲號。啼泣。嗚咽。流淚。
(五)大小便利。不知不覺。
(六)閉目不開。
(七)常覆頭面。
(八)側臥飲噉
(九)身口臭穢。
(十)腳膝戰掉。
(十一)鼻梁欹側。
(十二)左眼瞷動。俗謂眼跳。
(十三)兩目變赤。
(十四)仆面而臥。
(十五)蜷身左脅著地而臥。
(乙)牽入【餓鬼趣】者。有八種徵驗。
(一)好舐其脣。
(二)身熱如火。
(三)常患飢渴。好說飲食。
(四)張目不合。
(五)兩目乾枯。如雕孔雀。
(六)無有小便。大便遺漏。
(七)右膝先冷。
(八)右手常拳。即心懷慳吝之表示。
(丙)牽入【傍生】趣者。有五種徵驗。
(一)愛染妻子。貪視不捨。
(二)蜷手足指
(三)遍體流汗
(四)出麤澀聲
(五)口中咀味
(丁)牽入【人趣】者。有十種徵驗。
(一)臨終能起善念。〔謂起柔軟心。福德心。歡喜心。無憂心等。〕
(二)身無痛苦。
(三)少能似語。〔一心憶念父母。〕
(四)于自配偶。男女作憐愍心。如常瞻視。無愛無恚。耳欲常聞兄弟姊妹親識姓名。
(五)于善于惡。心不錯亂。
(六)其心正直。無有諂誑。
(七)知父母親友眷屬善護念我。
(八)見所管理。心生讚歎。
(九)遺囑家事。藏舉財寶。示之令出。
(十)起淨信心。請佛法僧對面皈依。
(戊)牽入【天趣】者。亦有十種徵驗。
(一)起憐愍心
(二)發起善心
(三)起歡喜心
(四)正念現前
(五)無諸臭穢
(六)鼻無欹側
(七)心無恚怒
(八)于家財寶。妻子眷屬。心無愛戀。
(九)眼色清淨
(十)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
以上五門徵驗非必一一全具。惟重要之件。應當表現。可細察之。如,
天。人。兩趣。意識皆清。名起善念。然一則惟念天宮。能捨人事。一則頻憶親故。遺囑家務。
獄。鬼。兩趣。意識皆迷。各呈苦況。然一則大乖茲和。狀態丕變。一則獨彰熱燥。飢渴可憫。
至傍生趣。汗流聲澀。猶戀眷屬。
他經云。「將生人趣。有手向虛空作抱物。或拒物勢。與地獄頂下兩手捫摸虛空之相。頗類似。復有臨終落於無記心。苦樂情形不可見者。」
凡此等等。欲定當生何處。皆須俟捨暖時再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