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4

《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對寂靜的抗拒》

隨便翻了幾頁,就是因為看上了這個標題,自己開始翻看《聆聽寂靜》這本書。這一章內容如下,作者這樣寫道........




。。。。。。

[混亂 是我們腦袋的 基本狀態,這跟我年少時的認知 剛好相反。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瞭解這一點,原因在於 我的一天經常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睡覺、起床、滑手機、沖澡、吃早餐、出門上班。到了公司,我回信、開會、閱讀、與人交談。我和其他人對於一天  該怎麼過的既定認知,左右 我一天的生活,直到我 再度躺下來睡覺為止。

每當我掉出常軌,靜靜獨坐室內,無事可忙、眼神放空時,混亂就會浮現。人 很難只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任憑 各種誘惑 浮現腦海。自動駕駛時運作良好的腦袋 也不再管用。無所事事 並不簡單,周圍 安安靜靜,沒什麼事發生,而你 獨自一人,這種時候 我常會選擇 去做其他事,而不是 任由寂靜 將我填滿。

漸漸地,我發現 我的很多問題,其實 都源自 這樣的掙扎。

............

我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一六○○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 所有問題,都源自 人 無法獨自一人 安靜地 待在房間裡。」換句話說,獨自一人 不說話,不做任何事,只是 存在,伴隨而來的 侷促不安,並非一九五○年代的電視、九○年代的網路,或更後來的智慧型手機 出現之後 才有的現象。這一直 是個 問題,而 巴斯卡 或許是 史上寫下這種感覺的 第一人。

永遠想找事做的 衝動,例如看電視影集、玩手機、打電動,其實 是人類 與生俱來的 需求,而不是 原因。這種不安,打從出生就跟著我們,是人類的自然狀態。巴斯卡說,當下 令人痛苦。而我們的反應 就是不斷 尋找 新鮮的刺激,把注意力 轉到 自身 之外。

從上個世紀以來,讓人分心的事物 自然是 大量增加、這個趨勢 顯然 還會 持續下去。我們 活在噪音年代裡,寂靜 幾乎 絕跡。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 不僅 深知他推動的新科技 所帶來的好處,也很清楚 其中 隱藏的危險。賈伯斯 會 限制自己的小孩 使用蘋果産品。而我相信賈伯斯 不只是目光遠大的 行銷天才,更是負責任 的父親。

............

根據一份常被引用的研究,人類的專注力比金魚還差。二○○○年時,人的專注力還有十二秒,金魚則是平均九秒;時至今日,人的專注力只剩下八秒。

針對金魚的研究 應該 很有限,因此 對於研究數據 不應 照單全收。我之所以 提起這份研究,主要是為了 它提出的結論:隨著 每一秒過去,我們愈來愈難 專注 在一個主題上。

美國作家大衛. 佛斯特. 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跟我屬於同一個世代。從他的評論中,可看見 巴斯卡的影子:「幸福(爲生命,爲意識 這份禮物 長保 喜悦和感激)的另一面,就是 壓得人喘不過氣的 無聊。把心思 專注於 你找得到的 最單調乏味的 事物上(報稅單 或電視轉播的高爾夫球賽) ,前所未知的無聊 就會 如陣陣波浪 將你吞沒,幾乎要了你的命。」

但他的結論是:只要 破浪而出,你會像 在沙漠中行走多日之後 喜獲 甘霖。

............

華萊士的方法是 接受無聊,然後 設法改變它。也就是說,儘管 周圍環境 了無生氣,逼人窒息,也要找出 讓自己 運作良好 的方法。

換句話說:即使 沒有空氣,也要想辦法 呼吸「無論是 與生俱來 或 後天制約,重點 在於 找到枯燥、瑣碎、無謂,重複、無意義的 複雜的 另一面。一言以蔽之:讓自己不會無聊。」華萊士 道我在 不會無聊 這個詞 停下來。

............

或許 應該 倒過來想:偶爾 覺得 有點無聊,或許 也沒什麼不好?

不用急著 把自己 接上電源。停下來,想想自己 到底在忙什麼。我想 這也是 華萊士想說的。

上小學時,他曾經跟母親提過 他的雄心壯志:「我要創作 一部 偉大的戲劇,但要 等到所有觀眾都無聊得 離開了戲院,衹剩下 一個人 的時候,這齣戲 才開演。」

這種狀況 唯一需要的 就是耐心,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