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知識 vs 智慧。小乘 vs 大乘。


 知識 vs 智慧。

        短時間包括長時間,一秒包括一年,不但一年有若干秒,一秒就包括一年,這些道理,所以「延」「促」是同時。都把咱們這個情和見,我們這些見解,我們認爲的這些常識、這些客觀,大家現在有好多的「唯常識論」,以爲這個常識就是真理;其實,常識是你三度空間,你可憐的生物,你所接觸到的這一點點,那怎麽是真理呢?

......

        這個《華嚴》它就是「十玄」,不但是「事」跟「理」沒有抵觸,「事」跟「事」也沒有抵觸。「小」跟「大」,大的包括小的,小的就可以包括大的。

        一個留學生,他跑來跟我說,數學他一個問題,他說「我有點想不通了」;數學也證明了,客觀也有事例,他說全體包括局部,這個我當然懂了,底下他證明了,如果你所包括的這個項目,你所積的項目到了無窮多的時候,其中每一個項目是一個局部,它包括全體。

        這怎麽能想像呢?局部怎麽包括全體呢?這在我這個《資糧》裏頭有談到這個嘛,也有事例,全息照相。全息照相的那個底版,你把它打破了,打破了拿一個渣子,那這是一個局部,一個渣子是個局部了,你再把這個渣子放到原來底版那個位置,還把光線通過去,而這個所顯現出來的還是全體,跟那個全部的底片是一樣的;但是,比方是我吧,就是出來我這個人比原來的情况小一些。

        小一些不管它,但是確實這一切信息,全體所含的信息,在一個小渣子局部中都含有。所以佛所說的這「一」就是「多」,小中就有大,那個大底片是個大,那一小渣子是個小,你大的東西都在小的東西裏頭,沒有欠缺。

......

       所以這些哲理,「一」和「多」,剛才說這一個渣子,那麼這個要把它講的都很複雜,每一個它都是有……,比方像北海這個水,大家都看見過北海公園吧,這個水中有一個波,這一個波之爲什麽形成這時候這個樣子呢?是根據剛才水怎麼動的情況,又根據現在風的力量是什麽情況。前頭那一個波,爲什麽形成那個情况呢?是跟全湖的這個湖的結構、水的動力、風的大小,這一切信息所共同決定的。那麽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新的信息,這個波又再〔動〕,動完還在動呀,又在動呀,所以這一個波是具足了整個北海水的全部的信息。    

        所以現在我們是用信息論這些東西。爲什麽一個渣子它能够還放出整個的人來?就是這一個渣子它有全部的信息,不是它有全部那個底版的物質,那並不是,但是它信息那是全部的。這一個波的水,它具備了全體的性質。而且這一個波,請問,你給它切下來,什麽是它的界限哪?這個波和那個波之間,你切得開嗎?它是一個體呀!


。。。。。。


小乘 vs 大乘。


        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破除我們這種情見,我們就知道的這些道理,而從學佛……,將來就是,我曾經這麽說(當然也可能不對,但是也可以說是我隨便說說),我說佛法在中國接受的最好了,其他的國家他們接受的小乘法,雖然是學得很認真,社會上也對大家很恭敬,地位也很好,但只是小乘法,佛不滿意啊;佛說小乘法是焦芽敗種啊,好容易發個芽他焦了,你這個種子腐爛了。

        佛批評小乘,小乘也看到了大乘這種成就,小乘哭聲震天哪,「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云何在一法中跟著佛這麽多年,這個我不知道!小乘一直是跟著佛,他如聾如盲,跟瞎子一樣,跟聾子一樣。這個大乘法真是接受了是中國啊,而日本是不錯,是我們的學生,所以日本打我們是忘恩負義啊。真是我們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是從中國學的,這個日本人哪。


源自:『第十三拜 名攝萬法』 - 《淨修捷要報恩談 》- 黃念祖老居士法音網站

 

2022-03-13

科學、術數、宗教,並不矛盾(可並存)。


         假設世間、宇宙所有的知識是100%,科學只佔其40%,並不萬能;如果科學一切都已涵蓋,就沒有其所強調的「發現」、「發明」,表示還有太多所不知者。而術數、占星、星象等,則佔其他的20%,古人歸其為小道,是一種學術、技術。剩下的40%,則是宗教、未知的科學、未知宇宙的秘密等,故科學、術數、宗教,並不矛盾(可並存)。只為西方人傾向一種的零和思想,他們認為我信此宗教,其他不能被容納,故宗教、科學在西方所製造出諸般矛盾,其因由在此。


        流年此學術,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主要的部分,如果有看過二十四史內容,其中除國家發生過的大事之外,中國的史官有一套極為嚴謹的標準,所有有關的傳聞、傳說不寫進正史。坊間小道新聞一概不講,只簡而言事實。然而,史中卻大量記載天災,此為現在我們術數所提及的天星、佔星的部分,並無提及何事有關,提及的凶兆,為一些我們無法得知的力量,在事情未發生前的跡象。我們中國用了5000年,因為我們「迷信」科學,反而一句「迷信」言之。。。。


蔣匡文博士:從流年及天象推算疫情何時結束 今年股市、樓市表現如何? 按九宮飛星圖布風水局趨吉避凶 《灼見文化》(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