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世智辯聰 vs 智慧 (孔子誅少正卯事件)


世智辯聰(一) - 孔子誅少正卯事件

  古時候,孔子遇到少正卯,少正卯辯才無礙,邪知邪見,孔夫子辯不過他,把他怎麼處置?把他殺了。

  那在現在,孔子做這樁事情,孔子犯法了,為什麼?他侵犯人權。

  孔子為什麼殺他?邪知邪見,又善言能道,辯才無礙,讓許多人都跟他變成邪知邪見,這還得了嗎?他給整個社會帶來災難。

  明白這個道理,殺他就正確了,他不能改過,他不能回頭,這種人貢高我慢、好高騖遠、能言善道。所以在古時候,這樣的人就可以殺。

  在現在不行,現在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你沒辦法。

  所以現在的社會亂了,沒有倫理道德把關。

  在那個時候,違背倫理、道德的言論、思想都是有罪,現在這個關沒有了,社會亂了。

  誰能來治?

  沒有人能治。聖賢不能治,孔子到今天束手無策,不能治,佛菩薩來了也不能治。

  最後怎麼樣?

  最後因果來治,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只有惡報來治。

  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原文來源

註:《孔子誅少正卯事件文獻紀錄》

  《尹文子·大道下》[2]與《荀子·宥坐篇》[3]的內容極為相似,僅少許文字有異。

  大意為:孔子為魯國司寇攝行相事,聽朝七天而誅殺了少正卯。

  門弟子就向孔子進言問說:「少正卯是魯國有名的聞人,夫子你治政就先誅殺他,難道沒有失措嗎?」

  孔子說:「坐下來,我同你說明它的緣故。人有惡行五種,盜竊還不算數;

  一是,心,通達於事,而凶險,
  二是,行為,邪僻而堅持頑固,
  三是,言詞,偽詐而巧辯,
  四是,所記,都是怪異之事,而又博,
  五是,順其非,而為之解釋

  這五種,有一種就不能免於被君子所誅殺,而少正卯五種兼而有之;所以,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偽飾邪惡,蠱惑大眾。剛愎,足以反非為是,而人不能傾移。

  這是小人之中的傑雄,不可以不誅殺。

  因此,商湯誅殺尹諧,周文王誅殺潘止,周公,誅殺管叔,姜太公,誅殺華仕,管仲,誅殺付里乙,子產,誅殺鄧析史付。

  這七個人,都是不同時,而邪心相同,不可以不誅殺。

  詩經裡說:『憂心悄悄然,為群小所怒。』

  小人成群,那就足以令人憂慮了。」



世智辯聰(二) - 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

  科學家發明了(原子彈),這是愛因斯坦幹的,他認為這是好事情,可以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往深處看、往遠處看,他做錯了,這個發明帶給人類久遠的恐懼,帶給人類精神上的不安定,這個罪多重。二次大戰不是要緊的事情,這才真正要緊,你讓全世界人心惶惶不安,不知道哪一天核武大戰世界毀滅。 
 
  在從前人沒有這個概念,這個,愛因斯坦要不要負責任?中國古人考慮到這個問題,外國人他不知道有這個問題。 
 
  科學技術,中國很古的時候就有,為什麼不傳世?古聖先賢知道這個利害,所以他懂得,造成玩具,玩完了之後把它全部銷毀,不傳給別人。這是對道德負責任,對人類的幸福負責任,對社會的安全負責任。這裡頭很深的意思,懂得的人確實不多。如果中國科學技術在兩千年前就發達了,這個世界大概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毀滅了,就提前毀滅。 
 
  中國人不幹這個缺德的事情,不是沒有能力,有這個能力,有道德、有智慧

  外國人有這種能力,缺少的是道德、智慧,才任意讓它發展,甚至於社會大眾還鼓勵發展,讓這個世界走向(核武競賽),這怎麼得了!製造那麼多的核武、生化武器,總有一天會爆發,那個一爆發就是地球上的大災難。 
 
  這都是屬於世智辯聰一類的,他給別人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災難,果報在地獄。 

  點擊原文


  編者註:若將『民主』兩字代入上文中的(原子彈) ,將『普選』代入上文中的(核武競賽) ,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的災難。也是其中一種的世智辯聰。




2014-05-09

心部首


經言:一切法,從心、想生。。
又言: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中國古人智慧超然,以文字現之。

如果查字典,不難發現[心]字部首;(繁體字),有以下的分類、內涵、隱喻。。。
[心]、[想],是兩種類別。即是:
1. 心:只有唯一真心。
2. 想:心部首,全是妄心、妄想,(佛經上所言的[識])。


  心部首
念,思,恐,想,怨,感,慈,悲。。。(深埋,隱藏於內心者。)
恨,情,懼。。。(外現,形於色,能為外所見者。)
忝,慕,恭。。。(能力上,有所尊者,有尊卑於心者。)
愛,憂,慶.。。(糾纏,而無法 使脫、離心者。)

學、覺。你懂嗎?

 

 
 孔老夫子在《論語》裏面第一章,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在小時候讀到這章書深感非常的不認同,為什麼?因為小時候讀書,確實感受不到那分喜悅,學而時習之,應該不亦苦乎才對。覺得聖人很遙遠。聖人好像是活在書本裏面,好像活在牆壁上,跟我們不是同一伙的,所以他講的話跟我們實際的狀況差異頗大。慢慢的念到高中、念到大學、念到研究所,這樣的心境從來沒有改變過,還是覺得很苦。 
 
 慢慢的接觸到中國文化之後,對這個學習開始感受到有一點點的不一樣,開始感受到有一點點的味道。。。

   後來我看了一本書,終於明白過去我們對學習的角度看錯,那本書叫做《說文解字》。它告訴我們,漢字在發明的過程當中,已經把中國人五千年的智能蘊涵在文字裏面。可是我們一直以來很粗心大意,對學習沒有認識,看錯了。

【學 】,這個字讓我們領悟到學習是把東西拿掉的過程,而不是把東西加進去的過程。


 
 過去我們認為什麼是學習?我們總以為加入很多東西叫學習。我們在學個新的知識,我們在這裏可能待了一個禮拜,我們筆記可能抄了厚厚的一本,這叫學習。然後身上背了更多的東西,覺得怎麼樣?很充實,這叫學習。但是漢字的智慧告訴我們這不叫學習,這可能隻是知識的累積而已。 

   真正的學習是,把罩在我們外面讓我們看不清楚世界的那層成見、對事情誤解的那層東西給拿掉,這叫學習。 


 
點擊 :周泳杉老師 - 什麼是學習  ,   


 


【覺】。。。。。。 

 (術語)梵語菩提Bodhi,舊譯曰道,新翻曰覺。

  覺有覺察、覺悟之兩義。

  覺察者,察知惡事也。覺悟者,開悟真理也。

  大乘義章二十末曰:

  「有兩義:一覺察名覺,如人覺賊。二覺悟名覺,如人睡寤。

  覺察覺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

  覺悟覺,對其智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聖慧一起,翻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

  俱舍論,以盡智無生地之二為覺體。
     唯識,以大圓鏡智等四智為覺體。
    智度論,以一切種智等三智為覺體。
  密教,以法界體性智等五智為覺體。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