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


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
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


本章中「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是第六宿命通願。

宿者,宿世也,即過去世,俗稱前世者也。
命者,指生命。
故宿命即指前世過去之多生。
能知過去多生所作種種善惡。稱為宿命通。

《甄解》曰:「事謝於往(過去之事)名為宿,往法(過去之法)相續名為命。於此照知無壅,名宿命通。」

又《會疏》云:「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二乘極遠知過去八萬劫事。菩薩所知無極。
今願文言,無量劫時宿命,故知此為大乘菩薩之通也。



此願含二意:

一者。

如,日(本)澄憲師云:

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
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
彼羅漢憶泥犁苦,流血汗*。
福增**見先身骨忽開悟。

不知先生母,以為妻。
不知先世怨,養為子。
不知先身父,以為美食等。
皆迷宿命事,著今世樂。

忽聞本緣,皆生厭心者也。

     *有阿羅漢憶及先世在地獄中種種慘痛,
  怖畏之極,流出血汗。

** 古德之名


故極樂國人應具宿命智通,知眾生宿世行業,因勢誘導,以為化度眾生之方便

二者。

靜照云:「若識宿命,則不自高。憶念過去無數功德。但依佛誓得生此國。」

又澄憲云:「往生彼國者,先知宿命,深仰佛德。」
故極樂國人因宿命智通,而彌上仰佛德也。





生到極樂世界得的是大乘不共的神通,更加上彌陀的殊勝願力,所以超越常規。

宿命通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做善惡,

例如釋尊在世時,有一個人來求出家,諸大弟子觀察這人的善根,直到八萬劫,都沒種善根,於是加以拒絕說:不行,你走吧。你沒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

路上碰到釋迦牟尼佛,跟佛說他要出家,釋迦牟尼佛收了,後來他得道了。

大家說他沒有善根,佛說,你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樹上,老虎走了,他輕鬆地念了這一句「南無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萬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還是出家了,還是得道了。佛神通沒有限量,遠超一切阿羅漢。

《會疏》說:宿命通能知道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的宿命及所做的事,也能知道六道眾生各各的宿命和所做的事。

得這個神通很有好處,日本澄憲師說:不知道宿命,你就對善不進,對惡不怕,於是懈怠。阿羅漢想到在地獄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羅漢得了通,所以不忘。

一般眾生都忘了。地獄中人更健忘。

在地獄中的,火燒著的銅柱,他見到是一個極美的女人,就過去擁抱,一抱就把自身燒枯了。燒枯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記得了,又看見美女又去抱,又燒了。一夜之間多少萬次,他始終記不住。

阿羅漢記住了,想起來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惡,他來勸大家就非常親切。

第二,知道宿命不會自高自大,你知道你過去所完成的功德,都是由於佛的加被。我們之所以能往生,不是由於自己的功德充分,而是由於阿彌陀佛的誓願。

你把你多生的行業都加起來,要知道罪過很多,功德很微弱,而今日能得這殊勝的因緣,全因彌陀加被之力。這才知道全靠佛德,才深生感恩敬仰之心。



2016-11-24

多世因緣

   老師對我們恩德很大,世間的師長這個恩德,古人也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更何況佛法裡頭的師長,佛法裡的師長他能夠給你講一句法,讓你能夠得到覺悟,這個恩德那就是無量無邊。師長的恩德,它是長養我們法身慧命,這個恩德不亞於父母。你看我們尊敬的師父上人,五十四年講經說法,為我們創造了殊勝的增上緣,沒有他,我們怎麼可能了解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生怎麼可能說往生西方?所以你想想這個恩德,真是無量無邊,更何況可能我們跟師父老人家也不是這一生、這一世而已,我們跟他老人家有這麼深厚的法緣,能夠聽到他老人家講法就能信受奉行,那這個緣都是多生多世。何以見得?



    我自己也給大家做證明,大家都說,你看我這個緣分很好,跟著師父上人身旁來學。有一次,有一個因緣,是前幾年我還在大學裡教書的時候,利用假期到全世界各地去演講「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那是二00六年。那麼就講到西方科學家用催眠的方法能幫助人回憶前世,現在已經普遍得到接受,這是一個幫助你了解前生的很好的一種方法。那我是講,我就想要不要我自己也試一試,試試催眠。

    這念頭動了之後,就有這個緣分來了,有一個經過催眠訓練的催眠師,有一次就給我免費做催眠,他就幫我引導,引導催眠不是睡著了,就是讓你的思想高度集中,有點像禪定的狀態,但又不是真正禪定,還沒那麼深。雖然是很淺,但是過去很多的記憶你就能恢復。

    那我這種記憶可能不算很深,催眠不深,記憶是一種片斷式,就看到自己六世,過去有六世,其中兩世我都是出家人,而且那時候出家都是可能不是在中國,感覺到,因為什麼?是穿著南傳的服裝,這麼披著袈裟的,露個膀子的那種,而且這兩世竟然都是跟著淨空老法師。

    那時候有一世我是跟他老人家學了之後,我自己在山裡頭打坐修行,看到自己是一個很老很老的僧人,然後之後自己的靈魂出體了,等於坐著走的那時候,可惜沒往生,沒遇到淨土法門。

    還有一世是作一個小沙彌,跟著我們師父出家,我們師父在我們那個村子裡就是一個大法師了,講經說法很多人聽,我就跟著他出家,出家之後還看到一個片段,在一個樹下打坐,有條大蟒蛇來了,大蟒蛇對我吐著紅舌頭,但是沒有惡意,可能是龍天護法什麼的。就是這麼兩個情景,那我相信應該是真實。

    後來有一位能夠通靈的老師,他是能夠跟這個靈性生命溝通,這是什麼?他是跟觀世音菩薩溝通,結果這個訊息傳來之後,說我跟著我們師父上人已經十四世了。雖然我自己沒看到,但是我相信肯定是真的。因為古人講的,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你五百年的因緣能夠修得大家同一部船渡河,這個因緣,這很淺的因緣,居然就要修五百年,那我跟師父老人家二十年,而且現在能夠跟在身邊學習,那我估計可能還不止十四世,所以跟師長的緣分很深,而蒙師長的恩德就非常非常的深厚。

    那麼這一世又蒙師父老人家勸導,讓我能夠有福報出家,跟他老人家學習正法、學習淨土法門,那這個恩德確確實實恩深似海。如果我們這一生不能夠自己修成就,而且不能夠發廣大心普度眾生,那就對不起師父他老人家。因為師父他勸我出家,講得很明確,希望我要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光求自利都不夠,也就是說我自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還不行,一定要除了自己往生以外,盡量的幫助更多的人往生西方。這才有可能說讓師父老人家歡喜,報答他老人家的恩德。

    那我們每一個同修不也一樣蒙受師父老人家的恩德嗎?這個恩德不一定說你要親近他老人家身旁,你能夠每天聽他的光盤,看網路,聽他老人家講法,你能覺悟,這就深獲利益。那怎麼去報恩?自己要真正成就,自利利他,將來乘願再來,普度眾生,將這個功德迴向給他老人家。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第三集)

2016-11-21

憨山大師《費閒歌》




憨山大師《費閒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
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規難,信願全無,總是閒,
淨戒不持,空費力,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閒,
自作聰明,空費力,盲瞎修鍊,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閒,
情性攀緣,空費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侮慢師尊,總是閒,
自大貢高,空費力,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工夫,總是閒,
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閒,
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
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閒,
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 編者自解:

一、者,悠悠然,泛泛然,不在意也不在心。沒有迫切感,來者由之來,去者由之去。

二、徒然者,白作;搞一大堆事,作等於沒作。一生白白留過。。。。誠如世尊言: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供)給(救)濟。

2016-11-19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四月二十六日開示

凡在三界之內,都要六道輪迴,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惡道。

天、人、阿修羅,是三善道;
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

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萬類,貴賤尊卑各各不同。

故經云:「譬如諸天,共器飲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上者見白,中者見黃,下者見赤。」


欲界諸天有淫欲。

四天王天,與人間同,
忉利天,淫事與人間略異,只過風不流穢,
夜摩天,則執手成淫,
兜率天,但對笑為淫,
化樂天,以相視為淫,
他化天,以暫視為淫。

《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色界已無淫欲,還有色身。

《楞嚴經》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


《淨名疏》云:「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


《涅槃》云:「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


《楞嚴經》云:「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三界輪迴,淫為本,
六道往返,愛為基。


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了。


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生死輪迴。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地修行。

看得破,放得下?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矇矓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    來時歡喜去時悲



【放得下】

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樣。

講個典章你們聽,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產田園,生活過得很好,勤儉勞動,自種菜蔬出賣作零用。

妻年輕貌美,好吃懶做,和野漢子私通,蔡雖明知此事也不說她,日子久了,她更膽大,天天和野漢子私通,毫無顧忌了。

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門賣菜,預計野漢尚未離家,就買好酒肉帶回家,這時野漢尚未離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廚弄飯菜,妻覺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臉並幫丈夫弄菜。

飯菜弄好了,蔡叫她擺碗筷,她擺了兩套碗筷,蔡叫她擺三套:「我今天請客。」她擺好了,蔡叫她請客出來喝酒。她說:「客在哪里?」蔡曰:「在房裏。」她說:「你不要說鬼話,房裏哪里有客?」蔡說:「不要緊,不要害怕,你請他出來好了,若不出來,我就給他一刀。」

妻不得已,就叫野漢子出來。蔡請野漢子上座,向他敬酒,野漢子以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請他喝,野漢子才放心。

酒菜吃飽了,蔡向野漢子叩頭三拜,說,今天好姻緣,我妻年輕,無人招呼,得你照顧很好,我的家財和我的妻都交給你,請收下吧。妻和野漢子都不肯,蔡持刀說,你們不答應,我就要你們的命,二人沒法,只好答應下來。

蔡於是隻身空手出門,往長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種菜,後來用功有了見地。

再說野漢子財色雙收以後,好吃懶做,老婆天天挨打挨罵,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請蔡回家,想重尋舊好,蔡不理她。

後來野漢子把家財吃光了,弄到她討飯無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報答他。

蔡平常好吃昆陽的金絲鯉魚,她弄好一盤金絲鯉魚,送到西林庵給蔡吃。蔡收下說:「我領了你的情了,這些魚我拿去放生!」妻曰:「魚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將魚放在水裏,魚都活了,直到現在,昆明黑龍潭古蹟,還有這種魚。

蔡是俗人,對妻財子祿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勸各位,都把萬緣放下,努力修行,期成聖果吧!


【看得破】
 
我們跟佛學,現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種。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
二、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們自己檢查一下看這四料簡中是那一類呢?.....

古來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維摩詰、月上女、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中國的龐蘊、宋仁宗、張襄陽,都是深通佛法,居塵不染塵。

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師多了,都是佛門模範,為後人欽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無量。

清朝順治皇帝,六歲登基,二十四歲出家,這是身心俱出家的。



 
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說了。

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扣冰古佛說:「古聖修行,須憑苦節。」

黃櫱老人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摘自: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 虛雲老和尚講述(時一百一十五歲)》


順治皇帝出家詩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身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矇矓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    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    何日清閒誰得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    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    無牽無掛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宿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披搭如來三種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洲湯放桀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與萬秋

 

2016-11-01

修行




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

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沒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瞭,還有什麼放不下呢?」後來覺得在大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

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的說到庵裏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



後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沒有理他,他們找吃的找喝的鬧個不休,老修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摸他身上還有暖氣。

有人說:「他入定了!」有人說:「我不相信。」於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耳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於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

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真不容易!

憨山大師《費閑歌》說:
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
世間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也是無補於實際的。


摘自:雲居山方便開示 (1955年)- 虛雲老和尚講述(時一百一十五歲)

2016-09-21

昏沉、掉舉。

- 坐在這裡,心裡頭七上八下,妄念紛飛,這個情形叫「掉舉」。
- 「昏沉」, 我們在念佛堂裡面很容易看到,跟著大家一起念佛念佛,止靜了他就打瞌睡,再聽聽,他打呼了。

。。。。。。。。

《楞嚴經》上所講的三摩地、奢摩他、禪那,這是在大乘教裡面用功夫的一個標準。 

「奢摩他」就是止,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就是放下,奢摩他是止; 

「三摩地」是觀,就是看破; 

後面是「禪那」,禪那就是止觀平等。止、觀要不平等,功夫不得力。

如果止多觀少,人容易「昏沉」。


我們在念佛堂裡面很容易看到,跟著大家一起念佛念佛,止靜了他就打瞌睡,再聽聽,他打呼了,這是什麼?止多觀少。

如果反過來,觀多止少,他心不定。

雖然坐在這裡,心裡頭七上八下,妄念紛飛,這個情形叫「掉舉」。 



這是修禪的人、修定的人、修一心不亂的人,最大的兩個問題,不是昏沉就是掉舉,你得要想方法去克服它。 

昏沉重的人,主七和尚,或者是堂主,就叫你去拜佛,去經行繞佛,用這個方法叫你別打瞌睡。 



那個掉舉的人,心裡七上八下不定,他就教你修定,教你打坐,教你修定,教你修觀,把念頭想一個。

像念佛的時候,念頭專想阿彌陀佛,把一些雜念、妄念打掉。 這都是在用方法。

古時候多半用七菩提分,用這個方法。現在用那個方法少了,用念佛的方法多,讓你把精神、精力都注重在佛號上,這個掉舉可以能消失。

所以,發生什麼問題得找什麼方法來對治,這個很重要。
一切方法裡頭,確確實實最方便的、最快速的、

最穩當的,無過於念佛。 




2016-05-29

說「墮」「落」 - 《釋迦譜》

天、世界、人、眾生
劫初,天,地「欲」成,大水彌滿。風吹結構,以成世界
此世「欲」成,光音天*福行命盡,來生為,皆悉化身。歡喜為食,身光自在,神足飛行。
無有男女、尊卑,眾共生故,名曰眾生
(*註:表列 - 色界二禪天A12)

地味、是非、懊悔
有自然「地味」,猶如醍醐;
色如生酥,味甜如蜜。
其後眾生,以手試嘗,遂生味著。
漸成搏食,光明轉滅,無復神通。

食地味多者,顏色麤悴。
其食少者,顏色光澤。



因有勝負,便相是非
地味消歇,咸皆懊惱
咄哉為禍。無復地味。

地皮、輕慢
又生地皮,狀如薄餅。
色味香美,後復食之。
轉相輕慢,地皮又滅。

地膚、諸惡法
又生地膚,因食多少,生諸惡法
地膚復滅。

自然粳米、男女
後有自然粳米,無有糠糩。
不加調和,備眾美味。
眾生食之,生男女型。

不淨行、夫妻之名
互相瞻視,遂生
欲想
共在屏處,為不淨行
餘眾生見,咄哉非法。
云何眾生有如是事。
男子見他呵責,即自悔過,自身投地。
其彼女人,即送食與之,扶之令起。
因此時間便有不善主之名。
以送飯與夫,名之為

其後眾生,遂為婬泆,
為自屏障,遂造屋舍。
以此姻緣,世中立

其後眾生,婬泆轉增。
其餘眾生,壽福行盡。
從光音天,來此世間。在母胎中。
因此世間,有處生。

城郭、糠糩
爾時,先造瞻波城,乃至一切城郭
自然粳米,朝刈暮熟,暮刈朝熟,未有莖榦。
時有眾生併取日糧,如是相效,取日糧。
如是相效,乃至併取五日,粳米漸生糠糩
刈已不生,有枯株現。
爾時眾生懊悔悲泣,各封田宅以分疆畔。

盜、民主
其後眾生,自藏己米,他田榖,
無能決者,議立一平等主,善護人民,賞善罰惡,各共減割,以供給之。
時彼眾中有一人,形質長大,容貌端正,甚有威德,請以為主,於是始有民主之名。

編者:每讀,感到娑婆世界之苦,卻還沒能覺悟極樂世界樂。


阿彌陀佛!


源自:《釋迦譜》卷第一 釋迦始祖 劫初剎利相 承姓緣譜第一

2016-05-13

假相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昨天晚上有同修放一小段的電影給我看,這個電影說的是什麼?說的是量子力學全息照片。我第一次看到,我看懂了,我看明白了。


明白什麼?


明白佛教 經典偉大,真能解決問題。


量子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解決問題裡頭又衍生出問題來,像環一樣一個套一個、一個套一個。這讓我們體會到佛陀的偉大。佛陀 教我們怎麼解決問題?放下,問題就解決了。他沒放下,他還要一個套一個、一個套一個,永遠套不完。這就是什麼?阿賴耶裡面的把戲;這在今天是高等科學。從 哪裡來的?還是從心想生,這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它沒有離開心想。


這些虛妄的幻相,幻相裡面說明一樁事情,整個宇宙跟自己念頭是一體。他們還沒體會到 這一點。逐漸逐漸了解,整個宇宙不是各個獨立的,是有關聯的,是有互相影響的,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宇宙是一體。


佛法裡說得好、說得清楚,文字也不多,妙 極了!用什麼方法?放下就是。這句話太重要了。不但外頭境界相要放下,假的,不是真的,佛告訴我們,千千萬萬要記住,時時刻刻要記住,心有所動搖的時候, 把它回味一下就平靜了,那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生滅。這是佛經上告訴我們的,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如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 兆,單位是兆。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個兆,台灣跟大陸算法不一樣,大陸上一兆等於一百萬,一百萬叫一兆;台灣不是的,台灣算法是一萬億,這差別太大,一 萬億,一兆等於一萬億。)


你說一百萬,行;你說一萬億,也行。為什麼行?因為它都不是真的,只要你有這個概念就可以,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


在這種高頻率波動之下,我們沒有感覺。


我常跟同學們說,我們用電影的底片,影片是幻燈片。老式的電影是動畫原理組成的,放映機的鏡頭打開,這一 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把它關起來,換第二張,鏡頭再一開是第二張,不是第一張。那一張它在銀幕上時間多長?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很好懂,不難明瞭,是二十 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在銀光幕上暴露的是二十四張底片,一片一片的換。我們看到是連續的這種動畫,看到好像是真的事情一樣。


電視發明之後,早年是黑白 電視,現在年輕一點的同學沒見過。五十年前的電視是黑白電視,一秒鐘五十張就不容易看出來,現在彩色電視一秒鐘一百張。我們現在在電視上看的螢幕,它的壽 命多長?百分之一秒。是真的,是假的?假的,百分之一秒。如果電視這個畫面給你看,看一張,百分之一秒的,你看到什麼?連一道閃光都沒有看到。二十四分之 一秒,可以看到一道閃光,閃光裡面什麼東西看不見,還沒看見,沒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一百分之一秒,你眼睛睜得再大,連閃光都沒看到。事實的真相佛 告訴我們,一秒鐘多少個畫面?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要有這個概念。


所以《般若經》上說的這句話,你就真懂得、真明白了,這一句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無論是物質畫面,精神上的念頭,起心動念,念頭,念頭也是一樣,也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不是真的,別當真就沒事。


諸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現我們的身相,跟我們在一起講經教學,他的頻率跟我們的頻率一樣高,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什麼?他們沒在意。沒在 意,沒有意識,就是說什麼?他們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用「沒在意」這句話說。我們跟他怎麼不一樣?我們在意,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 著。這個麻煩大了,只要在這個虛幻的境界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於是又一個現相出來了。
這個東西與量子力學就有關係,量子力學現在還沒有做這個說明,還 差一等級,再提升,對於假的虛妄幻相,他就會有概念,至少可以到阿羅漢的境界。到佛的境界很難,到阿羅漢的境界那也就不簡單了,能超越輪迴。不執著了,阿 羅漢不執著,有分別,有起心,有動念,所以他脫離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


十法界怎麼樣?

分別心沒有了才能出十法界。換句話說,阿羅漢、辟支佛都還有分 別,沒有執著。這個東西,我們要真幹才得受用。我們學佛念佛不能往生,還要繼續搞輪迴,為什麼?就是你當真,你把它當真,你不知道它是假相。




有多迷?


假到什麼程 度?


要記住,一秒鐘它生滅的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問問,哪一個念頭是你?念頭產生物質現象,就是我們這個物質的宇宙,存在的時間也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 兆。哪一個現象是你能掌控的?不可能!把這些假的東西當真的,所以佛講你迷了。


這就是迷。怎麼迷的?


你一出生下來就迷了,你要不迷你不會到這裡來投胎,你來投胎的時候已經就迷了。


但是還好,你是起心動念,你還沒有分別執 著,所以叫天真。


慢慢在這個世界上,住上一個月、二個月,被環境染污了,眼見色,耳聞聲,你就有分別,有喜歡看的,喜歡聽的;有不喜歡看的,不喜歡聽的。 喜歡聽的,愈聽愈歡喜;不喜歡聽的,愈聽愈討厭,執著起來了,動了煩惱。喜怒哀樂是煩惱,七情五欲是煩惱,這個麻煩就大了。


這是什麼?這就是輪迴,輪迴 心,輪迴相。掉到輪迴就出不來,要想出來,不知道要多少生多少劫遇到佛法,不是佛法出不來。


科學知道這個現象,不能超越。要真正想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 界,除了佛法沒有第二個法門。


為什麼?只有佛法,它有個巧妙的法子幫助我們,這個巧妙的方法就是戒定慧。用嚴格的戒律叫我們遵守,讓我們脫離世間的情執。 脫離,放下七情五欲你才能夠覺悟,小智慧現前。


小智慧就是能辨別輪迴是苦,輪迴是假的,你就肯把它放下,放下就超越,出六道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2016-02-17

迷人口說 智者心行

迷人口說  智者心行
——乙未年除夕談  

(共一集)  2016/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32-11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是乙未年的除夕,除夕在提醒我們,在大家的生命當中,又過去了一年。在這個辭舊迎新之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反省,在過去這一年裏,我自己進步了多少?甚至要捫心自問,我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諺語說得好,「不進則退」,如果沒有進步,那就是退步。在今天這個社會大染缸裏,人的煩惱習氣不斷在增長,你不可能保持不變,如果你沒有進步,那就是退步。你不斷在被社會染污、被眾緣所轉。你不是在度眾生,而是被眾生度走了,你是處在退轉的狀態,這個不能不警覺!
  
  怎樣才是進步?你不斷的把所學習的在生活當中做到,你就是在進步。
  
  佛法裏面講,學佛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其中最重要的是行。如果沒有行,你所信的、你所解的終究會落空,不能產生真實利益,你也就不可能證悟佛法。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裏面告訴我們,「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學佛絕不能光靠口說。嘴巴上講得很好,理論講得頭頭是道,還能夠教導別人,但是如果自己的煩惱習氣一點也沒有減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每天在造惡業,那麼你這個佛豈不是白學了嗎?就是像修無法師所說的,「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你只是懂得一點皮毛,根本沒有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這樣做是糊塗人、是迷惑顛倒的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

  
  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嘴巴裏不用多說,心裏頭努力去實行,把佛法真正做出來,改過遷善,轉化自己的煩惱,轉化自己的氣質。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彌陀弟子。
  
  二OO七年,清華大學的錢遜教授,代表北京大學的湯一介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的郭齊家教授,到香港來看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弟子規》?那個時候我到處介紹《弟子規》,他們不瞭解,為什麼不從四書、五經、十三經下手,要搞這個小東西?
  
  當時我舉了一個比喻,我說這裏擺個天平,這一邊放的是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四庫全書》,另一邊隻放一本《弟子規》,我說這個天平是平的,兩邊重量相等。
  
  錢先生說,這怎麼能相等?我就說了,這邊這一大堆,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在另外這一邊,這是《弟子規》,《弟子規》是「篤行」。如果沒有篤行,那些隻是知識,不起作用,還不如這部《弟子規》。《弟子規》學好了,他還懂得做人的規矩,比那個有很多學問卻做不到的人還是要高一些。這樣說了他們就明白了。
  
  《論語》開篇孔老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習」是將所學習的應用在生活上、工作上,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就是「真幹」,這裏面就有法喜。人家那個學習裏面有快樂,世間什麼樣的快樂都比不上學習的快樂,所以才能一直保持下去。現在學校裏都是「學」而不「習」,學了之後不去做,所學習的跟平常生活不相幹,那樣當然學得很辛苦,得不到快樂。
  
  所以無論學佛也好,學習傳統文化也好,學了之後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在生活當中做到才行。這樣我們就是真正的智者,也就是做到我每年跟大家拜年時所說的,「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所以我們一定要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才會年年進步、月月進步,最後是日日進步。那就能達到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希望以此與大家共同勉勵。
  
  最後,祝福大家新春愉快、六時吉祥、淨滿圓成、光壽無量!祝福佛教與傳統文化復興光大、全球弘揚、千秋萬世、廣度有情!祝福祖國國泰民安、國運昌隆!祝福世界安定和平、永續大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