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虛雲老和尚 時119 歲 最後開示 『莫向名場立。山中夢亦微。』



古人說。「莫向名場立。山中夢亦微。』

......

世上利鎖名韁。層層纏縛。去了一層又一層。習氣毛病。籠罩到轉不得身。有覺照的人。不隨他去。無覺照的都隨他去了。故做人有種種為難處。

。。。。。。

古德每每說。比丘住山佛歡喜。住在鬧市佛擔憂。比丘應住阿蘭若。

大日經疏曰。「阿蘭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行者所樂之處。或獨一無侶。或二三人。於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為造。或但居樹下空地皆是。比丘常居阿蘭若。不住於外。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城廂鬧市。騾馬交加。名利二字。把人縈絆繫縛。終日是非鬧不清。所以古來祖師。居山者多。

。。。。。。

釋迦世尊出家修道。於雪山苦行六年。在家在城市不是一樣修行嗎。何必定要到雪山去呢。

因為雪是冷的。下雪在臘月間。萬物收藏的時候。山河大地。成了銀色世界。萬種色彩多封閉了。這種境界。就是道人的境界。

叫你二六時中。冰冷冷地萬念俱灰。不為境轉。這就叫雪山

不在世間出家不打妄想落髮

佛修行都要躲到雪山去。我們凡夫。何以反敢在鬧市裏過日。

。。。。。。

古德一住深山。就不染世緣。任你皇帝來請也不下山。

昔日,汾州 無業禪師 說。「古德道人得志之後。茅茨石室。向折腳鐺中煮飯喫。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 命而不來。諸侯 請而不赴。

豈同我輩貪名愛利。汨沒世途。如短販人。他這些話說了也做到了。

唐憲宗屢召師。皆辭疾不赴。

......

暨穆宗即位。思一瞻禮。乃命兩街僧錄靈阜等齎詔迎請。

至彼作禮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常時。願和尚且順天心。不可言疾也。」

師微笑曰。「貧道何德。累煩聖主。且請前行。吾從別道去矣。乃澡身剃髮。」

......

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當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

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

言訖,跏趺而逝

......

荼毘曰。「祥雲五色。異香四徹。所獲舍利。璨若珠玉」。由於他不向名場立。全心在道。所以來去自由。不被生死所轉。

一般人就不同了。以為陪皇帝行過就了不起。

。。。。。。

我平生很苦。一世背時。多難多障。多魔多病。幾十年騙空門飯喫。南來北往。生慚愧心。

因自己一生下。母親就去世。我這不孝。怕遭雷打。所以發心為母作功德。拜舍利。拜五臺。遇文殊靈感。雖是向外馳求。也有些好處。

......

第二回再朝五臺。遇庚子年義和團起義。我想到陝西。去不成。回北京又遇八國聯軍之役。

皇帝逃難。親人熟人一同走。太后娘娘也能一日走幾十里路。徒步無轎。走到阜平縣。纔得甘藩岑春煖帶三千兵來接駕。纔乘轎出玉門關。走口外。進雁門關。我出入陪帝一路。

若是清平無事。皇帝威勢最大。每逢出宮。起身時先鳴炮九聲。經過的街道。兩旁店舖都要關門。留出一條肅靜無人的御路。路心舖黃土。一切人不准看。

這回逃難。急急忙忙。擺不起架子。沒有轎子坐。跑也跑得。苦也能喫。見他也好見。話也好說。沒有什麼尊貴了。什麼都放下了。

到了陝西西安。岑春煖為陝西巡撫。李鴻章在北京與聯軍講和。在西華門立德國公使紀念碑。要中國人八個人頭祭墳。拿假人頭抵數了事。李鴻章纔請皇帝回北京。

......

當時我在陝西。住臥龍寺。一天到晚。和宰官來來去去。落在名利場中。煩煩惱惱的。那有功夫可用。那時行住不安。怕說錯話丟了頭殼。你看在名利場中有什麼好處。

我怕煩累。所以入終南山去隱名。

還躲不了。又走太白山。山高一百八十里。上山後還是有人。我不能住。又跑到雲南。以為沒事了。不久還出是非。天下抽提寺產。眾推晉京告上狀。又請藏經。是非更多了。

皇帝因我一齊和他逃過難。給我嘉獎。我就走進名窠。

......

到民國成立初期。因為我在滿清時代的歷史。就以我為敵。要辦我。李根源派兵入雞足山捉我。山上迦葉祖師顯聖。大難過去了。

......

以後在上海辦佛教總會。又入京見孫中山。袁世凱。然後在貴州。雲南。西藏。設佛教分會。顛三倒四。

舊政府去。新政府來。就疑我是舊政府那一黨那一派。現政府也疑我。因為曾在重慶和林森等往來。

辦過祈禱世界消災和平法會。正值三十二年正月甲午初一子時立春。這是個好年份。吉祥如意。那年各國取消不平等條約。以後日本投降。中國勝利。李任潮在桂林當行營主任。我也走進了名場。又攪不清楚了。因此引起雲門一場禍事。

在湖北又出頭。又晉京。離京後。政府又屢次要我再回京。騎坐虎背上。怎樣死法還不知。

現在又叫我晉京。省統戰部來了人。我不去。叫我派代表。慈藏、性福二人去了。與我何干。

昨天又來了信。不去。心中有疙疸。

。。。。。。

想起古人說。「莫向名場立。山中夢亦微。」纔悔以前出頭無益。

一般人總以為和貴人來往就了不得。而不知禍福相倚。如影隨形。戰戰兢兢。勸你年輕人及早努力。道心堅固。不染世法。有好收場。

。。。。。。

世人做人真不易。昔日 圭峰 宗密禪師。是六下神會四世孫。與華嚴宗有緣。見清涼華嚴疏鈔。十分崇奉。後入清涼之門。成華嚴宗第五祖。

那時國家崇佛。封清涼為國師。圭峰亦被看重。因此常和士大夫來往。與李璞莫逆。

後因李造反失敗。逃到圭峰處避難。峰以故情難卻。欲留之。大眾不許。這人到鳳翔就捕被殺。圭峰也被捉。對案說他們有來往。圭峰無所畏。說。不錯。

......

佛教冤親平等。見一切人有難皆當相救。今既有罪。請依法處置好了。大丈夫無畏精神。有那樣說那樣。犯罪不避刑罰。

政府認為難得。就放了他。

後代佛教徒與圭峰有成見。不喜歡他。

也有說他來去分明很好的。我們沒有他這樣的功夫。志向和膽量。

。。。。。。

我這生經受的災難多了。八國聯軍拿槍嚇過我。反正時李協統帶兵到雞足山捉我。七八百出家人都走光了。剩我不走。土匪楊天福吳學顯拉我拷打。

後唐繼堯和龍雲鬥爭。雲棲寺僧人被捕。曾責我敵友不清。

......

民國人責我與清朝皇帝大臣來往。我怎能分清誰是人誰是賊。任你怎樣辦都好。他們就赦了我。

這次我不晉京。各方弟子來信。責我不識時務。不顧佛法。我想以前進京。因為事情鬧得不能下臺。我不得不進京。現今大體已定。信教自由。這件大領衣保存了。戒律叢林規矩仍然照舊。可以不必再去。

我長年的老病。也就藏身散場了。諸位珍重。


〔民國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師於方便說法中向眾開示〕

《虛雲和尚傳》- 民國47年戊戌師119歲

虛雲老和尚 112歲時 被鐵棍木棍毒打 禁閉 之「雲門事變」



春戒期中。「雲門事變。」 

【〔編者按〕  初編年譜。編至辛卯三月。虛雲和尚病重時為止。編輯在壬辰。刊行於癸巳。距今閱五年矣。當雲門事變後。道途梗塞。音書斷絕。間有消息。傳聞異辭。不敢輕於載筆。今歷歲時。真相已白。海內外人士。關心虛雲和尚起居者甚眾。爰略為補述。亦僅言其所可言而已。】

。。。。。。

溯己丑歲夏。虛師應方氏請。自雲門來香港。

一日訪岑學呂於友人家。談次。

岑語師曰。「世變至此。我將安適。」

師沈吟顧視曰。「學道人隨處都是家鄉。放下便是道場。居士安心罷。」

岑旋又語師曰。「內地寺院。難免不安。師何不暫留香港。弘法利生。」

師曰。「弘法自有其人。至於我本人。似另有一種責任。以我個人言。去住本無所容心。惟內地寺院庵堂。現正杌隉不安。我倘留港。則內地數萬僧尼。少一人為之聯繫護持。恐艱苦益甚。於我心有不安也。我必須回去。」

岑無語。師遂回雲門。

......


迨辛卯歲春。開戒期間。四眾雲集。寺中有僧眾一百二十餘人。

夏曆二月二十四日。忽有百餘人。前來圍困本寺。禁止出入。先將虛老和尚拘禁於方丈室中。以數人守之。復將各僧分別囚於禪堂。法堂。大搜寺內。上自瓦蓋。下及地磚。佛祖尊像。法器經藏。微細搜檢。竭百餘人之心目手足。

......

經兩日時間。一無所獲。遂將監院明空。及職事僧惟心。悟慧。真空。惟章等拘去。復將冊籍部據來往書札。及虛雲和尚百年來之精註經籍法語文字。盡用麻包綑載而去。加以種種罪行。

......

其實情則誤聽外間傳說。謂寺內藏有軍械及發電機。又藏有金條白銀。其目的固在此也。

數日之間。共拘去僧眾二十六人。施以種種楚毒。逼令供出軍械及藏金。眾稱不知。

於是 妙雲 被打死。悟雲。體智等。亦受多次毒打。手臂斷折。此外復有數僧失縱。擾攘十日。終無所獲。遂遷怒於師。

 〔編者案〕  

妙雲 師。俗姓張。湖南大學畢業。曾任財政部稽核。年三十餘未娶。於三十八年從師尊薙度。

師平時對於雲門法脈。繼起無人。極為惋惜。興修雲門工程竟。為度四十餘人。以續雲門法脈。

嗣得張居士。頗以中興雲門道場屬望之。故取名妙雲。號曰紹門。而不以寬字行輩名之。

張居士出家後亦能刻苦自勵。以期不負師尊所望。迨雲門變起。被毆致死。傷哉。】

......

先是三月初一日。將師別移禁一室。門封窗閉。絕其飲食。大小便利。不許外出。日夜一燈黯然。有如地獄。

......

至初三日。有大漢十人入室。逼師交出黃金白銀。及槍械。師言無有。竟施毒打。先用木棒。繼用鐵棍。打至頭面血流。肋骨折斷。隨打隨問。師即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撲撲有聲。師閉目不視。閉口不語。作入定狀。

是日連打四次。擲之撲地。視其危殆。以為死矣。呼嘯而出。監守亦去。侍者俟夜後。扶師坐於榻上。

......

初五日彼等聞師未死。又復入室。視老人端坐入定如故。益怒。以大木棍毆之。拖下地。十餘眾以革履蹴踏之。五竅流血。倒臥地上。以為必死無疑矣。又呼嘯而去。入夜。侍者復抱師坐榻上。端坐如故。

......

初十日晨。師漸漸作吉祥臥下。(如佛涅槃像。)經一晝夜。全無動靜。侍者以燈草試鼻孔。亦不動搖。意圓寂矣。惟體尚溫。顏色怡然。侍者二人守之。

......

至十一日晨。(即四月十六日。)師微呻吟。旋扶之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臥睡時間。師徐語侍者法雲等。神遊兜率聽法事。(見原傳181及182頁。)夫甚深禪定境界。苦樂俱捐。昔憨山紫柏受嚴刑時。亦同此境。此非未證悟者所能代說也。 

......

經此數日。行兇各人目睹師行奇特。疑畏漸生。互相耳語。

有似頭目者。問僧曰。「為甚麼老傢伙打不死的。」

答曰。「老和尚為眾生受苦。為你們消災。打不死的。久後自知。」

其人悚然。從此不敢復向師施楚毒。惟事情擴大至此。所圖未獲。更恐洩漏風聲。故仍圍困。及偵查搜檢。對各僧人。不准說話。不准外出。即飲食亦受監視限制。

......

如是者又月餘。時師所受楚毒。傷痕併發。病勢日增。目不能視。耳益重聽。弟子慮有意外。促師口述生平事略。隨錄為自述年譜草稿。正此時也。 

......

夏曆四月間。雲門事變漸漸傳至韶州。先由曲江大鑑寺僧人。通知在北京之師門弟子。及海外同門。聯同救援。

於是北京方面。電令地方政府嚴查。圍困始續漸鬆懈。而所有糧食衣物。大部掠奪去。師自重傷後。不進粥飯。日飲清水。繼知糧盡。

白眾曰。「老人業重。帶累各位。事至今日。各位似應分向各方。求生續命。」而僧眾皆不願離師去。乃集眾往後山採樵。量為輕重。挑往十餘廿里之市集出售。得錢買米回寺。煮粥同食。朝暮課誦。及坐香不輟。 

......

五月上旬。北京政府派專員數人至粵。會同廣東省政府人員。於五月二十二日。到達乳源縣署。

......

二十三日。(即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抵雲門寺。實地調查。攜有技術人員。及錄音機。攝影機等等。先慰問 師法體輕安否。是時師病臥榻上。耳聾目瞶。並不知是京粵所派之大員。及見地方官警。更不欲有所說。問師曾受虐待否。財物有損失否。師均言無。及後各員表明身分。師祇言請諸君切實調查。回京報告。各員再三安慰。并飭地方有司。查明將先所拘之僧人釋放。

。。。。。。

計雲門寺自夏曆二月廿四日起。至五月廿三日止。始脫苦境。事後北京友人復編者書曰。「虛師事。公祇知其概況。所以復安之故。可成一書。今亦末由奉告。」其中情形。曲折可知。

......

秋冬之際。師於重傷重病之後。從事休養。僧眾百人。亦以採樵耕植。及手工業度日。附近百十鄉村。聞雲門解圍。咸來看和尚。而師之弟子在京內外者。多方設法。欲師離開雲門。且時有函電致地方有司。慇懃勸慰。雲門事變。至此告一段落。


《虛雲和尚年譜》民國40年辛卯 - 師112歲

虛雲老和尚112歲 時神識遊 兜率 聽 彌勒菩薩 講『唯心識定』事



春戒期中。「雲門事變。」

三月初三日。師病重時。即趺坐入定。閉目不視。不言。不食。不飲水。惟侍者法雲。寬純。日夜侍之。端坐歷九日。 

十一日早。漸倒下。作吉祥臥。侍者以燈草試鼻官。氣已絕矣。診左右手脈亦已停矣。惟顏色如常。體尚溫。 

......

十二日早。微聞呻吟。旋開目。侍者告以時間。

師曰。「我覺纔數分鐘耳。」

語侍者法雲曰。「速執筆為我記之。勿輕與人說。啟疑謗也。」

......

師從容言曰。「余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有十餘人。係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歧山恆誌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

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

阿難尊者當維那。與余座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

彌勒指謂余曰。『你回去。』

余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

彌勒曰。『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

並示偈曰。

識智何分 波水一箇 莫昧瓶盆 金無厚薄

性量三三 麻繩蝸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夢宅 幻無所著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 鏡鑑森羅 空花凡聖 善惡安樂

悲願渡生 夢境斯作 劫業當頭 警惕普覺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卻 蓮開泥水 端坐佛陀

......

「以下還有多句。記不清了。尚另有開示。今不說。」

《虛雲和尚年譜》民國40年辛卯 - 師112歲

2021-12-29

護法神


護法神走了,妖魔鬼怪都來了。

       《感應篇》裡面有個故事,我們這幾天講過,很值得我們警惕。

         這是古時候,有一位參禪的老和尚,在入定的時候看到兩位法師。定中看到兩位法師在談話,有許多護法神圍繞著,站在旁邊。過了一會兒,這護法神走了,他們兩個還繼續在談,沒多久一群妖魔鬼怪來了,也是圍繞他的周邊。他們到底在談什麼?

         最初這兩個出家人在談佛法,護法神圍繞周邊;佛法談完之後,話家常,護法神沒有了;最後談到名聞利養,妖魔鬼怪都來了。

......

  念頭一轉,境界都變了。這不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百界千如」。

        我們一心向佛的時候,這個時候佛法界現前,我們自己不覺得。你要曉得諸佛護念,佛到我們這個道場來,我們這個道場現在是佛法界。為什麼是佛法界?大家心裡有佛,佛法界現前。一個人心裡有佛,這一尊佛出現了,這個講堂裡面幾百個人,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佛,就幾百尊佛出現。

        只有幾個人心裡有佛,其餘人一面念佛,一面還胡思亂想,真的還想到名聞利養,我們這個佛堂,護法神少,妖魔鬼怪多,護法神跟妖魔鬼怪都在。還好他們不吵架,他們也不鬧事情,相安無事。這些境界在明眼人看起來,很清楚、很明白。

......

  諸位一定要存好心,要存個佛心,念念心跟佛菩薩相應,那是多麼殊勝。念念跟佛菩薩相應,念念跟佛菩薩同在,你的氣勢跟別人、跟平常,自然不一樣。你所在之處,一般人跟你接觸,用現在的話來說,磁場不一樣,你的磁場是佛菩薩的磁場,自自然然能令跟你接觸的眾生都生歡喜心,這就是攝受的力量。

        如果我們念念都是名利,念念都是貪瞋痴,念念都是別人的壞事,你的磁場馬上就改變了,是一個最惡劣的磁場,別人接觸你都嫌棄你,都恨不得趕快遠離你。

       這些情況,我想我們在一生當中,常常與別人往來,如果留意的話會感觸得到;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學了佛之後,我們才知道這什麼原因。你那個心,一念善,善的境界就現前;一念惡,惡的境界也就現前。

     「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就在自己這一個念頭。所以吉凶禍福也在這一念。

大乘無量壽經(第51集)

。。。。。 


真修,道場有護法神

  中國古人說得好,「一室之不治,何以國家天下為」,室是你自己住的房間,你自己房間亂七八糟,還談什麼?什麼都不要談了。

        你修的禮敬到哪裡看?到你房間去看看就知道了,你那個禮敬功夫做了幾分。菩薩道,這佛法講,實在講非常令人敬佩的,就是「只修自己不管別人」。我們在一起,他不做,我為什麼要做?他下地獄,我為什麼不跟著下地獄?他就這個意思!他不做,他墮他的地獄,我生我的天堂,咱們各不相關!

         說老實話,你自己真修,道場有護法神,真正有道行的人在修持,沒有道的人在這個地方住不住,誰趕他?護法神趕他。

         第一個把他趕到哪裡去?先把他趕到病院,他害病了,只好住醫院。再第二步,從醫院就把他趕到地獄去了。真的是如此!或者是他業障現前,他自己跑掉,那是輕的;重的,那就很麻煩了。

         你那道場要有道!沒有道,那只有場,不能叫道場。這些都是我們統統要知道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39集)1984/12


。。。。。。


道宣律師 和 窺基大師的護法神

  古時候 窺基 跟 道宣律師 兩個人是極度相反。

        道宣律師,也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在中國十個宗派裡面,是律宗的開山祖師,他戒律精嚴,天人都尊敬他。持戒的人日中一食,感動天人給他送飯,他每天中午吃的那一餐飯是天人來供養。

        窺基法師,這個人修行大而化之,不拘小節。雖然是菩薩,一投胎還有隔陰之迷,玄奘大師見到他,勸他出家,他還不樂意。以後是答應了,他有條件,因為他從小生長在宮廷裡面,他的叔叔封侯,王侯之家,從小家裡多少宮女侍候慣了,現在要他出家,他說:「我出家的時候,要帶一車美女侍候我,要帶一車黃金,要帶一車書」。所以人家稱他「三車法師」,很會說法,辯才無礙!

        道宣律師當然很佩服他,但是道宣律師也有瞧不起他的地方,為什麼?戒律不嚴!教理是很通、很會說法,持戒不行。

......

  有一天,窺基大師從終南山經過,順便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就想,中午天人來供養,可以向窺基法師炫耀一下,你看我戒律精嚴,天人都送供養。哪裡曉得那一天,天人沒有來送供,道宣律師很失望,那一天也沒吃飯。

        到了第二天,天人中午來送供,他就責備這個天人:昨天你為什麼不送供養給我?天人就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這個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不敢進來。道宣律師聽了這個話非常慚愧,身上都流汗,才曉得自己不如人!

......

  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樣。

        小乘戒重視「事相」,事相上不能違犯,心裡面起妄念他不管。小乘戒的結罪論事不論心。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

        這兩種戒,大乘戒難持!小乘戒只要事不犯,規規矩矩不犯就行了,大乘戒在起心動念。所以大乘人心地清淨,一切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戒定慧三學念念具足,遠非小乘可比!

......

  小乘人不能夠「轉八識成四智」,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他著重事相成了習慣,一下叫他開放,他不大敢,他沒有法子。

        所以佛在《法華經》裡面給我們說;拿現代話來講是預言,佛的懸記,末法時期弘揚佛法應該要弘揚大乘。我們想想,在今天這個話是很有道理,契機契理!因為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稱為開放的社會,大乘是開放的,小乘是保守的。

         所以小乘非常適合封建的社會,每個人守法,循規蹈矩。現在這個社會言論思想自由,大乘佛法非常適合。你要是跟大眾講,不會斤斤於小節,這個行,這個很歡迎、很容易接受的。

         拿小乘戒律,從前我有些朋友看佛經,一看到《沙彌律儀》:這還能學!動不動就犯戒,算了,我不學了。這就是它不適合這個時代。所以最契這個時代根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圓融。

        實在講修學活潑,但是要真正用功,要在自己心地裡面去用功夫,修覺、修正、修清淨心。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79集)

。。。。。。

達國師的護法神

  諸位再看《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膝蓋上那個人面瘡,迦諾迦尊者治瘡的時候,才把這個前因後果明白了。

......

        他這個冤家債主追他十世,一世一世投胎要報這個仇。他們兩個前生什麼時候結的仇?

        漢朝景帝時,吳楚反,帝用袁盎的謀略誅晁錯,晁錯被陷害而死,啣恨在心,念念要報復。

        哪知道袁盎以後出家做了高僧,有護法神保佑,生生世世都有道德,都認真修行。

        第十世的時候做了國師,就是悟達國師,皇帝的老師。皇帝供養他一個沈香寶座,我們曉得沈香一斤現在都是幾十萬!他接受沈香寶座,生了一念傲慢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一點傲慢心一生,十世修行的功德都失掉。一念傲慢心,自以為是,護法神走了,這個冤鬼纏身了,幾乎送了他的命。

......

  你明白這些事實,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幾世修行,菩提道上的障礙叫魔障!你要受很多折磨。

        所以佛教我們忍辱,教我們修定,教我們心地要清淨平等、要慈悲忍讓,這樣自己修行才比較順利一點,三寶威神加持也能產生效力,否則的話,你業障重,佛菩薩也沒辦法保佑你!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佛菩薩也不能不講理,你應該要受報!

        所以自己要認真修行,要忍辱,要能夠讓人,不要動意氣,這非常的重要。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07集)

。。。。。。


諦閑老和尚徒弟的護法神

       倓老法師把他一生的這些事跡口述,講給學生們聽,像講故事一樣,大光法師是他的學生,把它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影塵回憶錄》,就是倓老法師的自傳。不是他寫的,是他口說的。這些故事都寫在《影塵回憶錄》裡頭,我看到非常感動。

......

  他還有個徒弟,那個徒弟是參禪的,是知識分子,是個讀書人,結過婚,還有個女兒,以後發心出家。出家時候太太不答應,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河自殺了,留下一個女兒,女兒交給他親戚撫養,他出家了。

       出家不錯,很用功。老和尚把他送到金山寺,中國禪宗道場鎮江金山寺,他在那裡住了幾十年。你看,從參學小和尚做起,一直最後做到首座和尚,算是很有成就了。

       寺院裡面,方丈就好像校長,首座像是教務長,這樣的地位。在這個時候,地位高了,也有很多皈依弟子,供養也多了,道心就退了,煩惱就現前。

        這個時候,他人就不正常了,看到沒有人在,他就投江自殺,因為金山寺是在海島上,長江裡面的一個島,一個小島。被人救起來,過了不久他又去投江,搞了二、三次,方丈老和尚煩惱了,通知諦閑法師。你這個徒弟現在不正常,不要影響金山寺的道風,請他帶回去。諦老住在浙江寧波,就到金山寺把他帶回去。一路上也是坐船,從南京走長江到上海轉到寧波,一路上坐船,沒事,很正常。

......

  到了寧波,老和尚給他安單,單獨給他一個寮房,因為他有身分,他做過首座和尚,這地位很高。到這麼高的地位就有特別待遇了,他自己可以住一個寮房。

        有一天早晨吃早飯,他沒來,老和尚就派人找他,怎麼這麼晚了還沒起來?去的時候,問他,沒有人答應,把他的門敲開,房間裡沒有人。房間後面有個窗戶,窗戶打開了,大概從窗戶裡頭出去的。老和尚一聽不好,過去有好幾次跳水自殺,有這種行為,是不是又出去跳水去了?趕緊去找。大家分頭,它前面有個河,河兩邊去找,結果好像走了一里多路,找到了,已經死了,屍首在河旁邊。給他撈起來,沒有法子了。撈起來,好吧,給他辦後事。

......

  正在這個時候他女兒來了,他女兒長大了,好像也嫁人了。女兒來找老和尚,老和尚說妳來得正好,妳爸爸出事情了。

        她給老和尚說,昨天晚上她夢到她爸爸媽媽。怎麼樣?爸爸做土地公,媽媽做土地奶奶了。老和尚忽然想起來,正好他們廟旁邊蓋了個土地公廟,他說也許就在那裡。好吧,就到土地公廟給他做佛事,超度佛事在土地公廟做。老和尚說,既然你做了土地公,你給我們顯顯靈,讓我們感覺到。說這個話之後,他們佛事那個佛事台面前,佛案面前就有個小旋風,有個旋風。他說我知道了,大概就是你來了。

        老和尚說,什麼原因?他被他太太附身了。原先修得很好,有護法神,他太太附不了身。當了首座和尚,傲慢,供養多了、信徒多了,傲慢心生起來,道心退了,這個冤鬼就上身,護法神走了,附體了。所以,去跳河自殺不是他自己意思,是他太太帶著他去的。

......

  所以老和尚常常講,一個參禪的,到最後當土地公了,一個念佛的,你看往生極樂世界,站著走的,老和尚舉這兩個例子勉勵大家。地位高、名氣大不是好事情,道心失掉了,冤親債主就找到你身上,就來報復你。修行一輩子,最後做個土地公,有什麼意思!土地公是鬼王裡頭最小的,像個村長、里長,這麼個位子。

       所以勸人萬緣放下,念佛好,你看鍋漏匠多了不起。這個參禪的是個知識分子,好像教過書,以後學佛,敵不過外面境界的誘惑。現在的誘惑力量超過從前一百倍都不止,財、色、名、利四個關口,你能超越嗎?你能夠不受干擾嗎?太難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天天不離開經典,為什麼?離開經典就怕受干擾。天天聽佛教誨,天天跟同學們分享,分享有好處,勸大家實在是勸自己,大家有沒有聽進去沒有關係,自己得利益。講經不是講給別人聽的,講給自己聽的,一遍一遍,不受外頭境界干擾。

        現在干擾最厲害的是網路,電腦、手機,這個東西叫你日夜心不安。我把這兩樣東西放棄了,我沒有手機,我也沒有電腦。

        我有空閒的時間看《無量壽經》,別的經都不看,一門深入。一遍有一遍的利益,一遍有一遍的覺悟,不一樣,愈讀愈歡喜。一心嚮往是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有緣我們盡心盡力協助,沒有緣決定不去找。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86集)



2021-12-27

此身 死後斷滅?此心 不生滅地?

時 波斯匿王 起立 白佛:「我昔 未承諸佛誨敕,見 迦旃延毗羅胝 子,咸言 此身死後斷滅 名為涅槃。

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 發揮證 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

佛告大王:「汝身 現 在,今復問汝,汝此 肉身,為同 金剛 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滅?」

世尊,我此 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現前 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此身,當從滅盡。」


。。。。。。

佛言:「如是 大王。汝今生齡 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

世尊,我昔孩孺 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 比充盛之時。」

。。。。。。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貌),應不 頓(立即) 朽。」

王言世尊:「變化密移 我誠不。寒暑遷流 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五十時,宛然強壯。

世尊,我密移,雖此殂落,實為年變 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 兼又日遷。沈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我身,終從變滅。」

。。。。。。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 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

。。。。。。

「大王,汝年幾時 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 此恒河,與昔童時 河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精,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 末伽黎等,都言 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


〔編者註:

古人有云:「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自己感受很深很深很深。。。

首楞嚴經的譯者(印度文譯漢文),房融,唐代洛陽緱氏人,絕對不是凡人,不是簡單人物,曾是武則天時的 - 宰相;等同現在的國家總理。以前的宰相,都是狀元,也就是當代當時,最頂尖的尖子,何況還是中國最鼎盛的武則天時期,文筆文章絕對時一流中的一流。

。。。。。。

經中的用字,準確無比,含糊看過誦過,就太可惜!!!


云何 發揮證「知」 此心不生滅地

汝未曾滅,云何「知」滅?

「知」此身,當從滅盡。

「知」我身,終從變滅。

汝見變化 遷改不停,悟「知」汝滅

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

我實不「知」

爾時即「知」是恒河水。

「知」身後捨生趣生。


「見」 迦旃延毗羅胝 子,

「見」密移,

「見」變化 遷改不停

汝年幾時 「見」恒河水。

「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與昔童時 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而此「見」精,性未曾皺;


「觀」現前 念念遷謝,

「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汝今時 「觀」此恒河,與昔童時 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念念」遷謝

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日月歲時,「念念」遷變。


「思」諦觀,


變化密移 我誠不「覺」


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

。。。。。。

佛經說的,『見思煩惱』。用我們最淺白的話;「見」,就是自以為是,「思」,是胡思亂想。

生滅、生死,就是來自『見思煩惱』。



2021-12-26

汝體,因 父母想 生



汝體,先因 父母想 生。汝心 非想,則不能 來 想中 傳命。


如我先言,

心想 醋味,口中涎 生。心想 登高,足心酸 起。

懸崖 不有,醋物 未來。

汝體,必非 虛妄 通倫,口水 如何 因 醋出。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十


(編者註:你這身體是怎麼來的?

古人言,「感 應 道交」。

父母的「想」生起,有感。如果你「非想」,就 應 不了。

沒有感應,父母和你,就無法在 「想之中」 傳命,感應就不會交在同一道上。)

2021-12-24

情、想。- 「情想 均等,不飛不墜,生於 人間。」

真淨>妄見>妄習】


阿難。一切眾生。實本 真淨。因彼 妄見,有 妄習 生。

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 愛染。發起 妄情 不休,能生 愛水

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 內分。

。。。。。

〔想〕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 不休,能生 勝氣

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盻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 順習。死從 變流

臨命終時,未捨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 生順,二習相交。

......

純想 即飛,必生天上。

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

情少 想多,輕舉 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

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

情想 均等,不飛不墜,生於 人間。

想明情幽

......

情多 想少,流入 橫生。

毛群輕 羽族

......

七情 三想,沈下 水輪。

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

九情 一想,下洞 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生 有無間,二種地獄

......

純情 即沈,入阿鼻獄。

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

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 所感。造 十習 受 六交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卷八


神 不同於 佛!

 




神,有維次空間,落於維次空間,困於維次空間。

神,有心,有欲,有執著、分別、妄想,佛沒有。所以,佛能遊走於不同維次空間,因佛,無心,無執著、分別、妄想。

心,有執著、分別、妄想,是凡夫狀態。神,處於凡夫的狀態。佛,則無狀也無態。


佛七能三不能

  神曰:「我神通亞佛。」
  師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肅然避席,跪啟曰:「可得聞乎?」

......

  師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師曰:「汝能奪地祗,融五嶽,而結四海乎。」
  曰:「不能。」
  師曰:「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相 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 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
      是謂三不能也。

  「定業 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 本無增減。且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

以無心通達一切法

  「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


道高 龍虎伏,德重 鬼神欽。


《竹窗隨筆》-以苦為樂 蓮池大師

苦,真的苦。


八苦

八苦爲大乘佛教常用,它們是:

1, 生苦,有生必有死,生是一切苦的起源。

2. 老苦,世事無常,人必然會衰老。

3. 病苦,四大(地水火風) 假合之身體,必然會得病。

4. 死苦,世事無常,人必然會死亡,即使一生健康無病無災,也必然會經歷最大的無常——死亡。

5. 愛別離苦,所愛、所欲,總有分別之日。

6. 怨憎會苦,所憎,所怨,會面、往來,致使心生嗔怒、煎熬之苦。

7. 求不得苦,欲求而得不到的苦。

8. 五蘊熾盛苦。五蘊為:色、受、想、行、識。

前七苦,皆由五蘊 領受、聚集,故稱五蘊熾盛苦,

五蘊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







三苦

苦苦:

有情之五蘊身心,本來即苦,再加上飢渴、疾病、風雨、寒熱、刀杖等眾緣而生的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復次,苦苦性云何?答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種種苦故。」

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苦,故苦苦相對於欲界[3]。

......

壞苦:

諸可意樂之法,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名壞苦。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5:「壞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說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若變壞時、若遭毀謗[夌*欠]蔑等時,發生愁歎憂苦悲惱,彼於爾時由壞苦故苦。」

對一切貪愛的人事物、自己的身體與一切美好感覺無法恆久持有,終將因物事變化因緣散滅而失去,因而感受到痛苦,不能體會萬法皆空反而貪著一切,面臨失去時即受壞苦。身體會衰老死亡,即是再好的享受也是片刻即逝不能常有,世間一切事物都會滅壞,故稱壞苦。色界天人受禪味之樂,但報盡還於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壞苦相對於色界。


行苦:

「行」是無常,無一時一刻安住之義。

除可意不可意的法以外,所剩下的捨受法,是眾多因緣所造,難免生、住、異、滅,令身心感到逼惱,就叫行苦;色身的存在,本身就是行苦。身心在世間不能隨意常樂安住,因受惡業在六道中往返流離,不得脫出是一種行苦;亦因身心不能調伏,時時貪樂避禍而在時空中來去顛沛,常常擔憂亦是行苦。無色界中無質礙、無苦樂境界,但有漏心識仍然是苦,故行苦相對於無色界。


在六道三界內,

欲界,所受的苦是,三者均有,

色界,所受的苦是,壞苦和行苦,

無色界,所感受到的是,行苦。



2021-12-23

濁世 惡苦 - 殺、盜、婬、妄、酒



佛告彌勒:汝等,於此世,端心 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

所以者何?

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 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羣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 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

何等為五?

其一者,世間 諸眾生類, 為眾

強者伏弱,轉相尅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

(編者註:諸眾生類;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並非只指 人 一類。其 ,都是 所述的 眾惡。)

.....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 法度

奢婬驕縱,任心 自恣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讐。

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編者註:法 度;規則,規範。)

.....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 寄生,壽命幾何。

不良之人,身 心 不正常 懷 邪惡,常 念 婬妷。煩滿胸中,邪態外逸。

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 妻子極身 作樂

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編者註:相因;任何一刻的相遇、相聚,在一起的果,無論願意不願意,完全是往時、往劫的 相互 因、緣 。寄生;捆綁在一起生存、生活、生死。)

.....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 修善。

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 善人,敗壞 賢明。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 畏敬,不自 慚懼

難 可 降化,常懷驕慢。

(編者註:不念;念裡都是欲,欲自厚己,欲貪多有,欲人畏敬,自然行為就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 善人,敗壞 賢明。)

.....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 作善 治身 修業

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

魯扈、抵突,不識人情。

無義 無禮,不可諫曉

(編者註:徙、倚、懈、怠;懶、惰,只往舒服裡去,當然不肯 作善 治身 修業。)

。。。。。

如是世人,具盡

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

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 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諸善,不為眾惡。身 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

是為五大善也。

(編者註:制意 端身 正念;還是說回頭,自己的事,自己能否,制住意、端住身、正住念,只作善不作惡。獨;還是自己種因(五大善),自己收果(度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人 從 愛欲生憂,從憂生畏。


佛言:「人繫於妻子、寶宅之患,甚於牢獄、桎梏、鋃鐺。牢獄有原赦,妻子情欲,雖有虎口之禍,己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

(編者註:妻子者,熾愛對象、所戀之人。或男,或女,非獨指太太。)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假其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言:「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貪婬、恚怒、愚癡之毒,處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猶愚貪執炬,自燒其手也。」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斯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踰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視。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為妹,幼者子,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唯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矣。」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火,火來已卻。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陰。佛謂之曰:『若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斯須即死?』」佛言:「世俗倒見,如斯癡人。」


有婬童女與彼男誓,至期不來而自悔曰:「欲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佛經四十二章》





2021-12-22

從早到晚,連睡覺還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

 

《會疏》裡說:

「行謂行業」,行是行為,行為所造作的因果都叫業。

「三業所作」,身口意,起心動念,意業;言語,口業;身體造作叫身業,這叫三業所作。

從早到晚,連睡覺還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為什麼?

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就不會作夢。每天作夢是在測驗自己,如果作夢還作惡夢就不好了。

學佛的人首先第一步的功夫,有夢,沒有惡夢;功夫再進一步,夢沒有了,得清淨心。

這些都是在勘驗自己的功夫


底下說,

「德謂福德,行之所感」,行善得福報

「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積植」。果報沒有那麼快,所以要積,植像種樹一樣,一定要到它因緣具足,則開花結果。

「積者積累,如點滴所聚。植者培植」,好像我們種樹,「育苗成林」。

「經時久遠,不可計稱,故云無量劫也。」菩薩們,他們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無法去思量,也沒有辦法說得清楚,長時間,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在修行。

2021-12-19

道高 龍虎伏,德重 鬼神欽。

道高 龍虎伏,德重 鬼神欽。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動天龍鬼神,自然擁護。
因為道德,是世上 最尊貴的,所以說「道高 龍虎伏,德重 鬼神欽。」

。。。。。

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諸天鬼神,會尊敬人法界呢?

本來靈明妙性,不分彼此,同歸一體的。因為無明不覺,昧了真源,則有四聖 六凡 十法界之分;如果要從迷到悟,返本還原,則各法界的覺悟程度,亦各不相同。

。。。。。。

人法界中,有覺有不覺,知見有邪有正,諸天鬼神皆然。人法界在六凡中,超過其他五法界。

因為....

六欲天,耽愛女色,忘記修行。
四禪天,單耽禪味,忘其明悟,真心之路,
四空天,則落偏空,忘正知見。
修羅,耽瞋恚
地獄 鬼 畜不堪言,皆無正念,那能修行。


人道苦樂不等,但比他界則易覺悟,能明心見性,超凡入聖。

諸天鬼神,雖有神通,都尊重有道德的人;其神通福報,大小不同,皆慕正道。

。。。。。。

元珪禪師。在中嶽 龐塢住茅庵。曾為 嶽神 授戒。如《景德傳燈錄》所載。




異人乞戒】
  一日。有異人者。峨冠拎褶而至。從者極多。輕步舒徐。稱謁大師。 師睹其形貌。奇偉非常。乃諭之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
  彼曰:「師寧識我耶。」
  師曰:「我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師安得一目我哉。」
  師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及汝乎。苟能壞空及壞汝。吾則不生不滅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我亦聰明正直於餘神。詎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也。」
  師曰:「汝既乞戒。即得戒也。所以者
何。戒外無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身。為門弟子。」

【師付五戒
  師即張座。秉爐。正幾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應曰能。不能。即曰否。」
  神曰:「謹受教。」

不淫、無羅欲
  師曰:「汝能不淫乎。」
  曰:「亦娶也。」
  師曰:「非謂此也。謂無羅欲也。」
  曰:「能。」

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
  師曰:「汝能不盜乎。」
  曰:「何乏我也。焉有盜取哉。」
  師曰:「非謂此也。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也。」
  曰:「能。」

殺、有濫誤疑混
  師曰:「汝能不殺乎?」
  曰:「實司其柄。焉曰不殺。」
  師曰:「非謂此也。謂,有濫。誤。疑。混也。」
  曰:「能。」

不妄先後不合天心
  師曰:「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焉能有妄乎。」
  師曰:「非謂此也。謂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能。」
不遭酒敗
  師曰:「汝能不遭酒敗乎。」
  曰:「能。」

  師曰:「如上是謂佛戒也。」

有心、無心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無心物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盡寂默,而不為休。
    「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饗非取也。雖柄非權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昏也。
    「若能 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疑混不為殺。先後違天不為妄。惛妄顛倒不為醉。是謂 無心也。
    「無心 則無戒。無戒 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及無我。無汝孰為戒哉。」

佛七能三不能
  神曰:「我神通亞佛。」
  師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肅然避席,跪啟曰:「可得聞乎?」
  師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師曰:「汝能奪地祗,融五嶽,而結四海乎。」
  曰:「不能。」
  師曰:「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相 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 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
      是謂三不能也。

  「定業 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 本無增減。且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

以無心通達一切法
  「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

使神護法 
  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師所授戒。我當奉行。今願報慈德。效我所能。」
  師曰:「吾,觀身無物。觀法無常。塊然更有何欲。」
  神曰:「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小神功。使已發心、初發心、未發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自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師曰:「無為是,無為是。」
  神曰:「佛亦使神護法,師寧隳叛佛那。願隨意垂晦。」
  師不得已,而言曰:「東岩寺之障。莽然無樹。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
  神曰:「已聞命矣。然昏夜間。必有喧動。願師無駭。」
  即作禮辭。
  師門送而且觀之。見儀衛透迤。如王者之狀。嵐靄煙霞。紛綸間錯。幢幡環佩。淩空隱沒焉。
  其夕,果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棟宇搖蕩。宿鳥聲喧。
  師謂眾曰:「無怖。無怖。神與我契矣。」
  詰旦和霽,則北岩松栝,盡移東嶺,森然行植。
  師謂其徒曰:「吾歿後,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將妖我。」

。。。。。。

觀此,神雖有神通,還不及有道德的人。這就是德重鬼神欽。沒有道德的人,要被鬼神管轄,受其禍害。要得道德,就要明心見性,自然會感動鬼神了。

古來有禪師大德,驚天動地,白鹿御花,青猿獻彙,天魔外道,諸仙鬼神,都來歸依。如真祖師 歸依 觀音,財神 歸依 普賢,洞賓仙師 歸依 黃龍,王靈官 歸依 地藏,文昌 歸依 釋迦牟尼佛等等。

。。。。。。

所以宋朝仁宗皇帝的讚僧賦說: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捨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作如來之弟子,為先聖之宗親,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白鹿啣花,青猿獻葉。

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
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
秋親清風明月,星燦光耀;
冬觀雪嶺山川,蒲團暖坐。

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
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
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

般般如意,種種現成,生存 為人天之師,末後 定歸於聖果矣。

偈曰:空王 佛弟子,如來 親眷屬,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鍾粟,夜坐無畏床,朝觀彌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這篇讚文,我們要拿他來比照一下,看那一點與我們相應,那 一點我們還做不到?

如果每句話都與我相符,就能受鬼神尊重;假如 「波濤浪起」,而不能「振錫杖以騰空」,無明一起,就鬧到天翻地覆,那就慚愧極了。「十大魔軍」,就在般般不如意,種種不現成 處。能降伏他,則五嶽鬼神,天龍八部,都尊敬你了。


《虛雲和尚年譜》-
乙未閏三月二十一日開示 (P.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