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

「相 (現象),由心生 」「凡所有相 (現象),皆是虛妄」

     
     我們六官(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到的現象(相)有多虛妄!?連我們自己都感受不到。更難言明白 「相(現象),由心生 」「凡所有(現象),皆是虛妄」。。。。


       今天科學把宇宙的現象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信息現象(信息是精神,起心動念),第三種自然現象,整個宇宙不外乎這三大類的現象。
       
       佛經也是這樣說法,名詞不一樣,佛經講的 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科學所說的這三種現象。
       第一種 業相,業相 就是 自然現象;
       第二種 轉相,轉相 就是 信息的現象;
       第三類叫 境界相,境界相 就是 物質現象。
       
       這三種現象,《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三種現象全是虛妄的。




       今天正好有同學給我一份資料。
       
       為什麼說它是虛妄的。。。我們從老式的電影,現在可能很少有了,現在都是數碼的電影,進步到這個了。老式的電影是動畫片,我這個地方有老式電影的底片,每一張是一個獨立的現象,沒有兩張是重複的,張張不同,獨立的畫面。
       在放映機裡面播放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銀幕上看電影就被它欺騙了,以為它是真的。哪裡知道它是放映機打開,這一張打到銀幕上,馬上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張放進去。
       它的速度快,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就以為那是很真實的,他哭你跟著哭,他笑你跟著笑,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
       
       我們如果做個實驗,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將二十三張把它抹黑,只留一張,只留一張在放映機裡面播放,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我們看到什麼現象?看到一道光閃了一下,光裡頭有什麼沒看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看不清楚,只看到光一閃。
       現在我們要知道,電視比電影更逼真,為什麼?電視一秒鐘五十張,數碼的電視每一秒鐘一百張,百分之一秒,五十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已經就看不見了,只看光一閃,大概到一百分之一秒,連那個閃光都沒看到。
       
       現在,這個數字你們把它搞清楚,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 。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的數字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兆是一萬億還是一百萬?應該是一萬億,一兆是一萬億。
       三百二十兆,一彈指,這個頻率多高!就在我們眼前,什麼東西?所有一切物質,我們眼睛能看的,耳朵能聽的,鼻能聞的,舌能嘗的,身體所接觸的,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在這種頻率裡頭產生的。
       
       一秒鐘生滅多少次,就是畫面;前面一張滅了,後頭一張又生了,它不是相續相,相續相張張是一樣,叫相續相,所以叫大同小異。我們侷限在眼前這個範圍之內,這個範圍太小,所以好像是大同小異,實際上不然,是小同大異,為什麼?整個宇宙變化就大了。
       我們看到香港這一角,其他沒看到,你看到整個大陸就不一樣了,香港沒有變化,大陸有。何況發展到遍法界虛空界。
       今天講的全宇宙。整個宇宙怎麼來的?就是這個波動現象產生的。
       
       這樁事情逐漸逐漸會被科學家證明,這是佛法上講的宇宙。今天物質現象這個祕密被科學家揭穿了,跟佛經講的完全相同,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是虛妄的。
       
       從哪裡來的?心現的,識變的。
       
       經上講的一真法界,講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心現識變,有識變,那個世界沒有變化。
       換句話說,它不是像我們放電影,因為它沒有這個頻率。十法界有頻率,六道有頻率,一真法界沒有頻率。
       為什麼?它是清淨的。它有現相,有不現相,只有現跟不現,沒有當中的生滅相,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它沒有。
       所以那個地方的現相是永恆不變的。不能說相續,相續是動的,它不動。所以那個相叫真的,不生不滅。


源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十六集)

2018-12-19

吃虧上當受難,原來才是了斷宿業的機會!





      智者知道。。吃了虧,上了當,受了難,才有機會 消掉 宿業,才有機會了斷冤冤相報的仇恨!





2018-12-18

癌腫瘤 - 沒有人是死於癌腫瘤或癌指數。。。







        不妨耐心觀看這18分鐘的解說,或者就不難發現我們是生活在一場多麼可怕的遊戲或者說是騙局裡面。。。




2018-11-01

戲謔之害


凡有關人名節者。
斷不可輕出諸口也。


◎李叔卿。素廉謹。

同僚孫巖嫉之。妄言於眾曰。叔卿空自得名。以吾視之。狗彘也。
或問其說。曰叔卿 妻妹。豈得為人。

自是喧傳遠近。叔卿欲明。不便出口。即不欲明。憤恚難忍。遂鬱悒死。

其妹聞知。大為驚恨。亦縊死。

不數日。雷雨暴作。將巖擊死。暴屍叔卿之門。
及葬。雷復發其塚。

〔批〕此係有心污衊人。固應如此重報。而無心戲謔。亦斷不可。

壬子浙闈。有一婦人進號。隨走隨喚云。東陽王二。舉號大駭。以火燭之。遂不見。因挨尋至內。果有一王姓行二者。具以告。且詰其故。
其人思之良久。曰數年前聚族戲談。偶言一村孀守節。以為難信。其婦聞之。憤而死。得無是乎。
因懼。不敢完卷。收拾出號。墜階傷額。扶至寓。翌旦死。
可見戲謔之害。凡有關人名節者。斷不可輕出諸口也。

 

◎藍潤玉。弱冠擅才華。丰姿韶秀。同學皆以金馬玉堂期之。

所居鄰某尚書宅。尚書有女。已字而未嫁。才色傾一時。生偶見於升車時。歸而渴想。
一日閒步後園。聞隔牆女子聲。梯而窺之。識為車中人。乃暗於牆下鑿去半磚。日視之。
積半年。女出閣。生無因再窺。悵甚。乃賦長相思詞。為一友所見。舉而投諸火。并誡其勿復告人。於德行大有累。生笑其迂。

後入闈。夜夢神抉其目。宿而目痛甚。兩瞳如針刺。不能啟睫。因繳白卷出。歸家痛不止。遂雙瞽。

及榜發。燬詞友魁列矣。


源自:壽康寶鑑 (禍淫案 篇)

2018-10-25

見 「人」不是,諸惡 之門。見「己」不是,諸善 之門。

「容人之過」


    〔發明〕
    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又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 自求其過 耳。
    自求其過,則 時時 反己,無暇 責人矣。



    人,有有心之過,有無心之過。
    
    無心之過 易恕,有心之過 難容。
    然,學者有志容人,偏要從彼 有心處容起。
    有心者尚容,況無心乎?事到必無可容處,而強欲容之,誠難事也,然而不可不強也。
    
    強之法奈何?
    
    一曰,諒彼無知。
    天下大抵庸人多耳,奈何欲以聖賢責之?是不智原在吾也。
    
    二曰憐彼壽短。
    人在世間,無異白駒馳隙,過一日則少一日。如囚趨市,步步近死。奈何於此種人而不生憐憫?
    
    三曰是吾藥石。
    過之所在,自己不知,今見不賢,方能內省,是吾師矣,敢與較量?
    常作是想,則能容矣。

     是故,
     未容之先,心常躁;
     既容之後,氣自平。
     心躁,則荊棘滿前,即蟲蟻亦足礙路。
     氣平,則城府不設,雖吳越皆可同舟。
     
     又不能容人,則必與之相角,求其無過而彼過愈多;
     苟能容人,則將使之自慚,不求無過而彼過自少。
     
     故曰:
     見人不是,諸惡之門;
     見己不是,諸善之門。

源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2018-10-20

人之體何以直行,獸之身何以橫走?



       僧曰:「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獸之前世心橫,故今世之身亦橫。」



     
       夫 心直 心橫,頃刻變異,其形 則為人 為獸,豈非 顛倒 無常者乎。
     
       又人 唯有 慚有愧,故人 則有衣;獸唯 無慚無愧,故獸 獨無衣。

       又人 唯有福,故隨冬夏 而遞更裘葛;獸 因無福,故歷寒暑 而止此羽毛。

       又人 於宿世,常發 善語、慈和語、利益語、誠實語、尊信三寶語,故今世 隨心所發,口中能歷歷道之;獸於 前世,常作惡語、妄語、訐人隱私語、鬥構是非語、穢語、謗佛謗法語、不信因果語,故今世 有口無言,縱 饑渴垂斃,而不能索食,白刃刺心 而不容置辯(此亦格物之學)。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海賢老和尚去印生法師的香菇棚看他,手裏拎着一坨山蜂蜜。印生法師問道:“哪兒來的蜂蜜呀? ”  

老和尚便給他講了自己的這段奇特遭遇。

這一天,海賢老和尚去 解家河 辦事,經過 熊潭溝,在懸崖峭壁的羊腸小道上,迎面站着一隻大狼,真是相逢狹路間。老和尚深信因果,所以並不躲避--當然也無處躲避,心想:若是欠命就該還命,把我吃了就還了債了。他口中只管唸佛。

誰知道這隻狼走到老和尚跟前,咬着他的褲腿,一直把他拉到一個山洞的狼窩裏。老和尚一看,原來一隻母狼難產。老和尚明白了,這隻公狼不是要吃他,而是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他閉上眼睛,定下心來,開始唸佛迴向。十多分鐘後,母狼產下了一窩小狼崽。公狼對老和尚點頭哈腰,磕頭表示感謝。

老和尚於是對這隻公狼開示道:“你要少做點兒惡,多行點兒善,以後別來畜生道了,成就佛道多好啊!”

老和尚沒有分別,他對一切眾生都像對佛一樣看待,他能夠萬緣放下,用一顆清淨心、平等心、行菩薩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第二天,老和尚辦完事從解家河往回返,又走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發現那隻公狼在小道上正等着他呢。公狼攔住老和尚,然後從草窩裏銜出一坨山蜂蜜,放到老和尚跟前,然後又開始對他點頭哈腰的,再一次表示感謝。

説到這,老和尚叫着印生法師説道:“印生啊!你看看,這野生動物也知道報恩啊! ”

源自:老和尚救狼,狼給人報恩的感人故事 】
     

〔問〕神明不滅,還復受生。既聞命矣。若謂以人化獸,以獸為人,吾不信也。

〔答〕形隨心變,一念仁慈,人天儕伍。一念兇惡,鬼畜胚胎。善惡既互為而不純,則人獸亦迭化而不恒。若云人定為人,獸定為獸,則初分人獸時,不亦偏枯之甚乎?

源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六天皆有欲念。。。




【六天皆有欲念,但天福愈重,則欲事愈輕耳。】



殛罰淫神

        帝君曰:予既為諸山之王(在周朝末年),凡所部山川,水旱豐凶,妖祥功過,皆得治之。
        
        青黎山神,高魚生,悅部民孫滌女,拘其魂而亂之(可以拘其魂而亂之,亦可拘其魂而罪之矣。然則所謂 銼燒舂磨,且無所施之說,豈非兒童之見?)。
        為鄰封白池龍神所察。予覘(*窺視)之,與女俱訊。既伏其辜,歸其魂,女乃蘇。
        鞭魚生(*高魚生)背三百,黜之。
        
        而山下有故孝子吳宜肩,嘗為父刺血寫《棱伽經》(*《楞伽經》)四卷(觀此,則揚雄、劉向,所謂嘗見佛經之說,益有據矣)。壽終三年,未有所受。予為保奏以代之,帝報曰可。自是大小之神,咸知敬畏。


      〔按〕六天皆有欲念,但天福愈重,則欲事愈輕耳。山川之神,大抵罪福參半者多,悅女拘魂,理所有也。

源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遊戲神通也。。天帝往往為之。






所謂遊戲神通也。。然此種玩弄,天帝 往往為之。


       帝君曰:蜀帝初立,適歲大荒,而巴西尤甚。
       有富農羅密,積谷五千餘斛,閉而不糶。而義士許容,竭產賑貧,力不能繼,終夜炷香,祈天請佑。
       邑神來和孫以告。予奏上帝。有旨,取羅之穀雨之。予乃敕諭風神,發羅之屋,穀隨風旋,自空而下,各以色聚。邑中人皆飽,羅之所蓄,一日而盡。
       邑人感許之惠,往往酬還;幸羅之災,從而稱快。蜀帝以容為邑佐。
       密(*羅密)聞之,自經(*自縊)。
       

       〔按〕所謂遊戲神通也。雨穀事,雖因帝君啟奏,然此種玩弄,天帝往往為之。姑錄盧至長者一事,以備參閱。
       
       天竺國有盧至長者,巨富而吝,妻子奴婢,備受其苦。一日遇佳節,密取四文買酒食,至塚間啖之。而盧素不嗜酒,既醉,發為高歌。
       其歌曰:「吾今慶節會,暢飲大歡樂,過於毗沙門(即北方天王也,宮殿在須彌山之腰),亦勝天帝釋(即忉利天王)」。
       
       帝釋聞之,笑曰:「此人所啖,不過四文,乃謂其樂過我,我當設法惱之。」
       即化為盧至,到其家曰:「吾昔薄待汝等,只因有慳吝鬼相隨耳。幸今出遊,脫離此鬼。今日各隨汝欲,可恣意取。」於是悉開庫藏賜之。
       又告曰:「此鬼貌甚類我,少頃必來,當驅出之,若放其入,吾復慳吝。」家人唯唯。
       俄而盧至醒歸,遂被守門者驅逐,急呼妻子,妻子亦各執杖驅出。盧至駭甚,哀訴親友,親友送之歸舍,妻子皆言:此是慳吝鬼,奈何信之。
       親友見家中盧至,固自在也,亦出罵曰:「汝誠慳吝鬼」。
       
       盧至有口難辯,遂借絹一端,將獻之王,而訴其冤。閽人不納,盧至大呼曰:「吾欲進貢,吾欲進貢。」
       王呼之來前。盧至將獻絹,兩腋忽自夾緊,乃盡平生力拔之,方能出諸肘間。帝釋忽令此絹,化成束草。盧至大慚。
       王笑曰:「吾不須絹,有冤,可速道之。」
       盧至含淚以訴。王敕兩盧至及妻子,同來訊對。見其聲音相貌,無不相同。令兩盧脫臂驗痣,莫辨。又令兩盧至各坐一處,密書生平至隱秘事,而字跡毫不可辨。
       王歎曰:「凡夫肉眼,如此易惑,吾當往問釋迦如來」。
       
       於是載兩盧至,同至祇洹。佛遂呼化盧至,帝釋於是忽復天帝形。王見帝釋,投身下拜,因遣真盧至歸。
       盧至曰:「吾即歸家,財物已散。」帝釋曰:「汝肯布施,庫藏當無恙也。」
       盧至怒曰:「吾但信佛,不信帝釋。」
       世尊曰:「汝但歸家,帝釋之言不謬。」
       
       盧至歸,視庫藏毫無所損,大喜過望,由是漸行惠施,無復鄙吝之態(四文乃四小金錢)。

源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2018-10-15

財、色、名、食、睡。 地獄 五條根

財、色、名、、睡。
地獄 五條根


          這是一個名叫許方的屠夫所發生的故事,這個許方《灤陽消夏錄二》先前在當中介紹過,曾在半夜裡,遇過醉「鬼」的人。
      
      許方以宰殺驢子,販賣驢肉為業。每當他準備要殺驢子的時候,會先在地上挖掘一個窟窿,再將修裁過的木板,放在上頭,特別挪出四個沒有木板覆蓋的孔,好將驢子的四條腿放入裡頭,以固定驢子。
      
      顧客上門後,許方總會依照客人的需求,當場用煮沸的熱水,淋在驢子的身上,好讓驢毛自動脫落,順便燙熟驢肉,之後再切割燙過的驢肉給客人。許方總是說,得依照這般處理,才能顯現出驢肉的鮮美質感。
      
      更殘忍的是,被宰割的驢子並不會立即死去,總要拖上一 、二天的時間,等那許方燙完、割盡驢子全身上下的肉之後,驢子才在切膚之痛的折磨中,慢慢死去。



      
      在驢子未死之前,許方總會用工具將它們的嘴巴夾住,不讓驢子發出任何的嘶鳴。儘管如此,路過之人還是能從牠們有如火炬般的銅鈴眼中,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憤怒與疼痛的哀淒。唯獨許方,看著驢子的痛苦,仍能擺出一幅老神在在,毫不在乎的模樣。
      
      後來許方生丁一場大病,身體到處浮現潰傷的癥狀,日子一久,腐爛的情形,幾乎到了體無完膚的地步;那景象,讓人驚覺似曾相識,與那些被他屠宰過的驢子,完全是一個樣。許方整天躺在被褥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這麼連續哀嚎痛苦的度過四、五十個日子之後,這才死去。
      
      據說,許方在臨死之前,相當自責,並後悔自己殺驢的罪業太重,一再叮囑兒子許志學,要立即改業,不准再屠殺驢子。
      
      在許方往生之後,他兒子許志學是改行不殺驢,但殺豬去了。在我小時候,還消息。曾見過他幾次;之後,就再也沒有聽說過有關他們許家任何的消息。怕是因為許家的殺業過重,早已經斷絕子嗣了吧!



     【  屠者許方。即前所記夜逢醉鬼者也。
      
      其屠驢先鑿地為塹。置板其上。空板四角為四孔。陷驢足其中。有買肉者。隨所買多少。以壺注沸湯沃驢身。使毛脱肉熟。乃刳而取之。云必如是。始脆美。越一兩日。
       
       肉盡乃死。當未死時。箝其口不能作聲。目光怒突。炯炯如兩炬。慘不可視。而許恬然不介意。
       
       後患病遍潰。身爛無完膚。形狀一如所屠之驢。宛轉茵褥。求死不得。哀號四五十日乃絕。病中痛自悔責。囑其子志學。急改業。方死之後。
       
       志學乃改而屠豕。余幼時尚見之。今不聞其有子孫。意巳殄絕久矣。
      
〈灤陽消夏錄四〉

2018-10-13

懺悔須及時


【懺悔須及時】

      我的好友刁飛萬告訴我一個故事:有位書生,號稱是世上最大膽的人, 一天到晚都期待能跟鬼打交道;只不過從未真正看到過。
     
      有天夜裡,書生特別要他的書僮攜帶著整缸的酒,隨他前往郊外的墳場撞鬼去。到了墳場,那書生便拉開嗓子,大聲高喊道:「良宵美景當前啊!只有我一個人孤單單地在此欣賞,真是非常寂寞。各位九泉之下的朋友們,不知是否有人願意前來與我共飲一番啊?」
     
      話剛說完,書生赫然發現,在遠方的草叢堆裡,竟出現忽暗忽明的鬼火。接著,當書生再次高喊後,便清楚的聽到一些如泣如訴的低語聲,在距離書生不遠的地方傳了開來。同時,書生還發現到,那低語的聲音正向著他的方位前來。於是,書生便停下了腳步,數了數前來的黑影 ,大約有十來個!
     
      這時書生拿了一口大杯子,杓起特別帶來的酒,遍灑在地上。一時間,只見那十來個黑影,全都俯臥在地上,用鼻子去吸聞揮發的酒氣。這黑影中有人邊吸邊讚許著:「這真是絕佳的美酒啊!能不能再給咱們哥兒幾個多來一些啊?」
     
      於是,書生便繼續倒灑著酒,並開口問道:「各位好兄弟為什麼要委屈在這裡,而不輪迴轉世去呢?」
     
      這時有一黑影回答他說:「輪迴?談何容易啊!要是在生之時,做了善事種下善根的人,早就投胎轉世啦!要是在生之時做盡壞事的話,那也只有下地獄去親受苦刑囉!至於我們哥兒幾個嘛,就是因為罪業還未能消除,有四個正排隊等著投胎轉世,至於其他九個嘛,因為惡業太沈重了,想要輪迴還早得很呢!」
     
      「那各位為什麼不以懺悔過往所造惡業的心,來尋求解脫呢?」書生接著問道。
     
      黑影便回答說:「所謂懺悔啊,除了要發自内心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死了以後,就算真的起了懺悔之心,也是無濟於事的!」
     
      當酒全部灑完之後,書生特別將酒壺高舉,讓黑影們知道。於是,十幾個黑影便帶著酒醉的腳步,紛紛離去。
     
      其中有一個黑影在離去前,還特別回頭向書生叮嚀著:「老兄啊!感謝您為我們這群餓鬼帶來了短暫的醉飽啊!我們沒有什麼能回報您的,倒是有一句話相贈,希望您千萬要記住,那就是『想懺悔的話, 一定要把握還活著的時候』,知道嘛!



        飛萬又言。一書生最有膽。每求見鬼。不可得。
       
        一夕。雨霽月明。命小奴攜罌酒詣叢冢間。四顧呼曰。良夜獨遊。殊為寂寞。泉下諸友有肯來共酌者乎。
       
        俄見燐火熒熒。出沒草際。再呼之嗚嗚。相距丈許。皆止。不環集進。數其影約十餘。以巨杯挹酒灑之。皆俯嗅其氣。
       
        有一鬼稱酒絕佳。請再賜。因且灑且問曰。公等何故不輪迴。曰善根在者轉生矣。惡貫盈者墮獄矣。我等十三人。罪根未滿。待輪迴者四。孽報沈淪。不得輪迴者九也。
       
        問何不懺悔求解脱。曰。懺悔須及未死時。死後無著力處矣。灑酒既盡。舉罌視之。各踉蹌去。
       
        中一鬼回首丁寧曰。餓鬼得飫壺觴。無以報德。謹以一語奉贈。懺悔及未死時也。
     
(如是我聞四)

2018-10-12

神湛鬼慚去


       我的同僚司農大夫曹竹虛先生曾說道:有一回他的族兄由安徽歙縣動身前往江蘇的揚州,途中經過友人家中。當時,正逢盛夏時節,友人便帶領著曹先生前往書房,小聚一番。這書房在酷熱的盛夏時分,仍保持著非常清涼的室溫,因此,曹先生便向友人提議,今晚就讓他在書房住下,不需再煩勞友人另外準備客房。

         但友人立即回絕了曹先生的要求,並向曹先生說道:「這書房啊,白天還好,只不過一到了晚上,就不適合人住啦!因為,這裡晚上鬧鬼唷!曹兄千萬不可想在此書房過夜啊!」曹先生聽後,不以為意,執意要在此書房過夜友人久勸不下,也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夜半,正當曹先生準備就寢前,忽然發現有件不明物,從書房的門縫底下,緩緩地穿進屋內。進門時,還薄如一張紙:入門後,突然像吹氣似的,迅速開展成一個人的模樣,仔細一瞧,是個女子。

          有趣的是,曹先生在目睹了這一切之後,竟沒有絲毫異樣的表情。那女鬼見曹先生文風不動,立馬加倍現出披頭散髮,舌長過胸,,一副上吊後的慘死狀,就是要讓曹先生對眼前的恐怖感到害怕。不想,曹先生竟微笑著說道:「不過就是亂了點的頭髮,加上長一些的舌頭,有啥可怕的呢!」

          女鬼不堪受辱,便使出絕招來,忽地將自己的頭給摘下來擱在桌上。沒想到這時候曹先生竟然放聲大笑地說:「有頭的我都不怕了,何況是個沒頭的呢!哈…!」女鬼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便倏然地消失在書房中。

          天明,曹先生拜別了友人,朝著目的地揚州前去。數日過後,曹先生於回程時,再度光臨友人的家中。照例,又住進了書房裡頭。夜半,書房的門縫中又出現了異狀,那作怪的鬼魅依舊緩緩地從門縫當中鑽了進來。只不過這一次,鬼魅才將頭探進屋裡,發現又是曹先生,便自顧自地說:「啐!怎麼又是你這個敗興的傢伙啊!」立刻調頭離去,不再進屋裡了。

          這個故事,與稽中散事裡所闡述的道理是相同的,書中寫道:「老虎固然凶猛,卻無法攻擊酒醉的人,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喝醉酒的憑恃著酒氣壯膽,心中絲毫沒有懼怕老虎的念頭,因此,老虎根本無從下手。」

          所以說,恐懼只會導致心神散亂,心神散亂就無法集中精神;無法集中精神,便容易讓外來的威脅有機可乘。因此,不生恐怖驚怕的念頭,就能讓心情穩定;心情穩定就能保持全貫注 ;全神貫注,便能遠離不祥的災難與暴戾之氣。

          所以稽中散事記載著:「只要能時時保持著清晰平靜的心念,縱使遇上鬼怪妖魔,任憑它們妖術再高,仍舊是無計可施的啊!」



           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

          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後,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髮吐舌,作縊鬼狀,曹笑曰:「猶是髮,但稍亂。」鬼技窮,倏然滅。及歸途再宿,夜半門隙又蠕動,甫露其首,輒唾曰:「又此敗興物耶?」竟不入。

           此與嵇中散事相類。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畏則心亂,心亂則神渙,神渙則鬼得乘之;不畏則心定,心定則神全,神全則沴戾之氣不能干。

           故記中散是事者,稱「神志湛然,鬼慚而去」。

〈灤陽消夏錄一〉

罪未可委之鬼


【如此方嚴,即鬼亦當敬。】

        臥虎山人 降乩于 田白巖家,眾焚香拜禱。

        一狂生獨倚几斜坐,曰:「江湖遊士,練熟手法為戲耳,豈有真仙日日聽人呼喚。」

        乩即書下壇詩曰:
鶗鴃驚秋不住啼,章臺回首柳萋萋。

花開有約腸空斷,雲散無蹤夢亦迷。
小立偷彈金屈戍,半酣笑勸玉東西。
琵琶還似當年否,為問潯陽估客妻。


         狂生大駭,不覺屈膝。

         蓋其數日前密寄舊妓之作,未經存稿者也。

         仙又判曰:「此牋幸未達,達則又作步非煙矣。此婦既已從良,即是窺人閨閣。香山居士偶作寓言,君乃見諸實事耶?大凡風流佳話,多是地獄根苗。昨見冥官錄籍,故吾得記之。業海洪波,回頭是岸,山人饒舌,實具苦心,先生勿訝多言也。」

          狂生鵠立案旁,殆無人色,後歲餘即 下世。

          余所見扶乩者,惟此仙不談休咎,而好規人過。殆靈鬼之耿介者耶?

          先姚安公素惡淫祀,惟遇此仙,必長揖曰:「如此方嚴,即鬼亦當敬。」

。。。。。。



【罪未可委之鬼】

         先外祖居衛河東岸,有樓臨水傍,曰「度帆」。其樓向西,而樓之下層,門乃向東,別為院落,與樓不相通。先有僕人史錦捷之婦,縊於是院。故久無人居,亦無扃鑰。

          有僮婢不知是事,夜半幽會于斯,聞門外窸窣似人行,懼為所見,伏不敢動,竊於門隙窺之,乃一縊鬼步階上,對月微歎。二人股栗,皆僵於門內,不敢出。門為二人所據,鬼亦不敢入,相持良久,有犬見鬼而吠,群犬聞聲亦聚吠。以為有盜,竟明燭持械以往,鬼隱而僮婢之姦敗,婢愧不自容,迨夕亦往是院縊,覺而救蘇,又潛往者再,還其父母乃已。因悟鬼非不敢入室也,將以敗二人之姦,使愧縊以求代也。

          外祖母曰:「此婦生而陰狡,死尚爾哉,其沉淪也固宜。」

          先太夫人曰:此婢不作此事,鬼亦何自而乘?其罪未可委之鬼。」

。。。。。。

【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之六】

         獻縣史某,佚其名。為人不拘小節,而落落有直氣,視齷齪者蔑如也。

         偶從博場歸,見村民夫婦子母相抱泣。其鄰人曰:「為欠豪家債,鬻婦以償。夫婦故相得,子又未離乳,當棄之去,故悲耳。」史問:「所欠幾何?」曰:「三十金。」「所鬻幾何?」曰:「五十金與人為妾。」問:「可贖乎?」曰:「券甫成,金尚未付,何不可贖?」即出博場所得七十金授之,曰:「三十金償債,四十金持以謀生,勿再鬻也。」

        夫婦德史甚,烹雞留飲。酒酣,夫抱兒出,以目示婦,意令薦枕以報。婦頷之。

        語稍狎,史正色曰:「史某半世為盜,半世為捕役,殺人曾不眨眼。若危急中污人婦女,則實不能為。」飲啖訖,掉臂逕去,不更一言。

        半月後,所居村夜火。時秋獲方畢,家家屋上屋下柴草皆滿,茅簷秫籬,斯須四面皆烈燄,度不能出,與妻子瞑坐待死。

        恍惚聞屋上遙呼曰:「東岳有急牒,史某一家並除名。」剨然有聲,後壁半圮。乃左挈妻右抱子,一躍而出,若有翼之者。火熄後,計一村之中,爇死者九。鄰里皆合掌曰:「昨尚竊笑汝癡,不意七十金乃贖三命。」

        余謂此事見佑于司命,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之六。

。。。。。。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宋蒙泉言,孫峨山先生嘗臥病高郵舟中,忽似散步到岸上,意殊爽適。

         俄有人導之行,恍惚忘所以,亦不問。隨去至一家,門徑甚華潔,漸入內室,見少婦方坐蓐,欲退避,其人背後拊一掌,已昏然無知。久而漸醒,則形已縮小,繃置錦襁中,知為轉生,已無可奈何。

          欲有言,則覺寒氣自囟門入,輒噤不能出,環視室中几榻器玩,及對聯書畫,皆了了。

          至三日,婢抱之浴,失手墜地,復昏然無知,醒則仍臥舟中。家人云:「氣絕已三日,以四肢柔軟,心膈尚溫,不敢斂耳。」

          先生急取片紙,疏所見聞,遣使由某路送至某門中,告以勿過撻婢。乃徐為家人備言。

          是日疾即愈,逕往是家,見婢媼皆如舊識。主人老無子,相對惋歎稱異而已。

         近夢通政鑒溪亦有是事,亦記其道路門戶,訪之,果是日生兒即死。頃在直廬,圖閣學時泉言其狀甚悉,大抵與峨山先生所言相類。惟峨山先生記往不記返。鑒溪則往返俱分明,且途中遇其先亡夫人,到家入室時見夫人與女共坐,為小異耳。

         案輪迴之說,儒者所辟,而實則往往有之。前因後果,理自不誣。惟二公暫入輪迴,旋歸本體,無故現此泡影,則不可以理推。「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闕所疑可矣。

上有好生之德

         辛彤甫先生官宜陽知縣時,有老叟投牒曰:「昨宿東城門外,見縊鬼五六,自門隙而入,恐是求代。乞示諭百姓,僕妾勿凌虐,債負勿逼索,諸事互讓勿爭鬥,庶鬼無所施其技。」先生震怒,笞而逐之。

          老叟亦不怨悔,至階下拊膝曰:「惜哉此五六命,不可救矣。」

          越數日,城內報縊死者四。先生大駭,急呼老叟問之,老叟曰:「連日昏昏都不記憶,今乃知曾投此牒,豈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是時此事喧傳,家家為備,縊而獲解者果二:一婦為姑所虐,姑痛自悔艾;一迫于逋欠,債主立為焚券,皆得不死。

          乃知數雖前定,苟能盡人力,亦必有一二之挽回。

          又知人命至重,鬼神雖前知其當死,苟一線可救,亦必轉借人力以救之。蓋氣運所至,如嚴冬風雪,天地亦不得不然。至披裘禦雪,墐戶避風,則聽諸人事,不禁其自為。

【  辛彤甫先生官任宜陽知縣時,有位老先生遞上一份狀紙,上頭著:「昨晚我睡在東城門外時,看見有五、六個吊死鬼,從城門縫裡鑽進城來,恐怕是要來找尋替死鬼的。小人斗膽懇請大老爺趕緊示諭城裡頭的百姓,從現在起,對於奴僕與婢妾,萬不可過度凌辱, 對欠債者,也不要逼索太緊,並提醒大家,遇到糾紛一定要心平氣和來應對,不要光想著要爭吵或惡鬥,大家要有共識,,一定要讓吊死鬼們無計可施,讓他們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人。」      

        辛知縣在看完老先生的呈狀之後,相當生氣。他覺得老先生是在影響民心,是妖言惑眾,於是便把老先生捉來,打了一頓板子,再轟他出去,以示懲戒。     

        老先生並沒有因受到刑罰而忿忿不平,反而平靜的走出公堂,坐在台階上,邊摸著膝蓋,邊說:「可惜喲!可惜這五、六條的人命救不回來囉!唉…。」

        過了幾天,衙役向辛知縣回報:「城裡已有四個人接連上吊自殺了!」

        這個消息,讓辛彤甫大為驚駭,立刻命人將日前遞狀的老先生請來問話。老先生來時僅說道:「這幾天我直感頭昏腦脹的,記不起任何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才又想起那天前來遞狀的事。我看我一定是多管了鬼神的閒事,才自個兒跑來挨那頓板子的!」    

        當這件事傳開之後,城裡頭的百姓便有了戒備。為此,還救活丁兩個上吊的人。其中一個,是被婆婆虐待得太厲害而想尋短,她的婆婆知道後相當的懊悔,另一個,則是被債主逼急了,只好尋死求解脫,只是債主也在瞭解了前因後果的同時,當場將借據給焚燬,就這樣及時地救了這兩人的性命。

        雖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但只要人們願意盡力去爭取,還是有挽回的希望的。這也更昭顯了生命的寶貴,縱使是那鐵面無私的生死判官,在最緊要的關頭時,仍會透露一些訊息,作為救助他人的一盞明燈。   

          人的氣數與運勢,正如嚴冬寒冷的風雪,時候到了,自然要降臨,誰也無法改變。只是在遇到天氣轉冷之時,要是能盡快地加件禦寒的暖襖,緊閉住處的門窗,盡力做好嚴防寒冷入侵的預備工作,還是能産生一定的效果。

          因此,只要能不放棄,盡力來執行未雨綢繆的防範工作,想要轉危為安,上天應當是不會禁止的吧。】




《第四卷灤陽消夏錄四》 

2018-10-11

真孝鬼神敬

〘真孝鬼神敬〙

       滄州劉士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自往驅之。方盛陳人妖異路之理,忽簷際朗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數日。

       劉一僕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

       劉乃令僕婦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

〘 陰律不孝罪至重〙

       滄州城南上河涯,有無賴呂四,凶橫無所不為,人畏如狼虎。

       一日薄暮,與諸惡少村外納涼,忽隱隱聞雷聲,風雨且至。遙見似一少婦,避入河干古廟中。呂語諸惡少曰:「彼可淫也。」

       時已入夜,陰雲黯黑,呂突入,掩其口,眾共褫衣相嬲。俄雷光穿牖,見狀貌似是其妻,急釋手問之,果不謬。

       呂大恚,欲提妻擲河中,妻大號曰:「汝欲淫人,致人淫我,天理昭然,汝尚欲殺我耶?」呂語塞,急覓衣褲,已隨風入河流矣。旁皇無計,乃自負裸婦歸。雲散月明,滿村嘩笑,爭前問狀。呂無可置對,竟自投於河。

       蓋其妻歸寧,約一月方歸。不虞母家遘回祿,無屋可棲,乃先期返。呂不知而遘此難。

       後妻夢呂來曰:「我業重,當永墮泥犁。緣生前事母尚盡孝,冥官檢籍得受蛇身,今往生矣。汝後夫不久至。善視新姑嫜,陰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湯鑊也。

        至妻再醮日,屋角有赤練蛇,垂首下視,意似眷眷。妻憶前夢,方舉首問之,俄聞門外鼓樂聲。蛇於屋上跳擲數回,奮然去。

。。。。。。

《第一卷灤陽消夏錄一》

2018-10-10

僧何以能稱為寶?僧傳佛法、弘佛法。

僧若不傳佛法、不弘佛法,不是僧寶。
出家人稱法的師,其正業就是教學,
培養繼起的弘法人才,沒有其他。


    三寶是我們的師長。佛在世,佛是我們的老師;佛不在世,法是我們的老師。但是法需要人傳,需要人弘,傳法、弘法的是僧寶。



    僧何以能稱為寶?僧傳法、弘法。傳法是讓如來的法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至於中斷,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學,培養繼起的弘法人才,這是傳。弘是把佛法普遍的介紹給廣大的眾生,給一切群眾,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的教誨,都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做弘傳工作的人,他才能稱之為寶,這是僧寶。出家人,他的正業就是這個。

  出家人,不需要做社會這些慈善福利事業,這些不是出家人做的。出家人是教學、是弘法,出家人一無所有,他拿什麼去做社會福利事業?社會福利事業是在家二眾去做的。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到處遊化,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拿什麼做社會慈善事業?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所以出家人的本分是傳道、是弘道。

  蓋一個寺廟都不是出家人的本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蓋廟?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是在家居士供養的,產權是在家人的,不是出家人的。他們發心請佛及佛的這些弟子到這邊來安居,到這邊來講經說法。由此可知,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是借住道場,道場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興建過道場。這些道理,佛都做出樣子給我們看,這樣明顯的樣子我們都看不出來,真是愚痴到所以然,這還談什麼成就?

  出家人自己建道場是蓋茅篷,這個佛經上有,戒經上有。後世這些弟子,體力都不如佛陀那個時代,佛陀那個時代可以在樹下露宿,我們現在不行,身體沒有這個體力,就需要有一個遮蓋。怎麼辦?自己上山砍個小樹,搭個茅篷,這是出家人道場,中國古來祖師大德都是這個方式。我們要記住,這些最好的典範,要認真學習,斷貪瞋痴,成就戒定慧。

源自:太上感應篇 第14集


2018-10-02

佛是.... 「真語者」 「實語者」「如語者」 「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是....

「真語者」 「實語者」「如語者」

「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的言語,正如世尊在金剛經》裡面所說,佛是......

       「真語者」,真就決定不假;
       「實語者」,實是決定不虛;
       「如語者」,決定與事實相應,不增不減;
       「不誑語者」,決定不欺騙眾生;
       「不異語者」,決定不說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話,佛說的話非常肯定。

        佛給我們講,我們一個人一生,這兩個天人(善惡童子)日夜跟隨,一分一秒鐘都沒有離開過。如果你常常能想到,善惡二部童子在我身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怎麼能不謹慎?佛這個話決定不是假話,決定不是欺誑我們的話。

  眾生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在古時候有很好的修學環境,父母教導、老師教導、朋友勸導,所以我們的惡業少,善業比較多。現在我們的處境不一樣,舊的文化、舊的傳統,現在人不要了,不相信了,所以父母也不會教你,老師也不理會這些,於是我們這一生當中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怎麼會不墮落?怎麼會不受天地鬼神的懲罰?

  個人如此,家庭如此,世界也如此。






  學佛 信佛 太難太難       

         我們「信佛」太難了。

         我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我出家後兩年才受戒。受戒後,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就指著我,說:「你要信佛。」我愣住了!我學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我講經教學是出家那一天開始。已經講了兩年經,李老師一見面的時候,指著我叫我「信佛」。然後跟我解釋,有很多出家人到七、八十歲,甚至老死,還不信佛。我才明瞭什麼叫信佛?佛所有的教誨,你能夠理解,你能夠奉行,這叫信佛;你不明白這些道理,你沒有做到,這是不信。我才明瞭,真的多少人一生穿著這一套衣服,住在寺廟裡面,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亦如是。這就是不信佛。

     信裡面決定有願、有行,如果沒有願、沒有行,那不叫信。「信」裡面必定具足「解、行、證」,所謂「信解行證」。「解」是對於佛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明瞭通達,「行」是要把它落實,「證」就是契入,你才得真實受用,佛法裡面講得真實的利益。




佛說....
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與一切人的關係。



       佛告訴我們,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乃至於人與一切人的關係,總不外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不是這四種緣分,縱然相遇也不相識,所謂陌生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與自己發生關係,必定是過去生中有這四種業緣。業緣裡面有善、有惡,我們明白、懂得了,一定要曉得斷惡修善。欠人債一定要還,別人欺騙我、侵犯我、掠奪我,都要做還債想,你的心裡多麼舒坦!多麼自在!他騙我,偷盜我,掠奪我,他為什麼不去欺騙別人?不去掠奪別人?別人過去生中跟他沒有這個緣;換句話說,我們在過去生中曾經偷過他、盜過他、掠奪過他,今天遇到了,因緣相遇,還是用這些方法拿回去,正好我們還債。

  所以我們歡歡喜喜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縱遇到惡緣,絕不放在心裡。古人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他一生一世絕對沒有一個冤家對頭。這話怎麼說?冤家對頭當然有,他心裡確實沒有,心地清淨慈悲,縱然是冤家對頭,他也是真誠的愛護他。見到人有困難的時候,決定熱心的幫助他,沒有嫌棄。這樣做人,後福就大。縱然我們前一生沒有修福,福很薄,如果這一生能夠相信感應的道理,依教奉行,你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努力,在這一生當中福報就現前。

  我的一生,同修們都很清楚,前世修慧不修福,所以有一點慧,沒有福。物質生活非常困難,我過過很長的苦日子,別人受不了的,我都經歷過。可是隨著年齡愈長,好像福報也增長了,這不是前世修的,是這一世修的,這是諸位都親眼看到。晚年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順心、都很自在,我給大家作證轉。佛家講「三轉法輪」,我給大家做證明。只要認真斷惡修善,只要以「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對一切眾生,不分怨親,一律平等。我沒有求福報,福報自然現前;沒有求壽命,壽命自然延長。

  這些是不是我希求的?不是的,我並不想長住這個世間,一切遵從佛菩薩的教誨,隨緣度日。佛門諺語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命還在世間一天,就為佛法、為眾生做一天好事。我不希求福報,我也不希求名位,也不希求長壽,一無所求,這個日子怎麼會不自在!一些好心的人,對我的生活很關懷,常常來問候,我就隨緣。所以一定要深明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真相。




出家人 不 弘法利生 果報。。
護法神走了,鬼環繞著。

      宋朝時候光孝寺有一位安禪師,他是在禪定裡面,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這兩個人談話,旁邊有天神擁護。可是過了沒多久,天神走了,來了一些惡鬼,鬼環繞著他,對他吐唾沫,罵他。這是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在一起談話,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了,話家常,天神就走了。談什麼?談名聞利養,惡鬼就來了。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你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一個惡念才生,就把妖魔鬼怪都招來了。所以討論世間事,被鬼神譴責;如果想這些名聞利養,這是造罪業。公案中的出家人,他們還討論佛法。我們看看現在人「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實在講,比那兩個出家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見面就是名聞利養,誰還討論佛法?所以這個世間法弱魔強,我們要清楚。

  弘法利生哪有不遭障礙?只要我們心正、行正,有一天的時光做一天好事。好事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弘法利生。有些人來問我,我們要怎樣去建個道場?建道場不難,難在這個場有沒有道!什麼是道?一定要講經。今天海內外許許多多人到新加坡來參學,讚歎這個道場殊勝興旺。它為什麼會興旺?為什麼會殊勝?這個道場每天講經,一年三百六十天從來不間斷,念佛堂念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每天如此,是這樣帶動道場的興旺。上下幾千人,沒有意見,和睦相處。經天天要講,佛天天要念;三天不講經,三天不念佛,意見就來了,大家就胡思亂想,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各人有各人的執著,那就不是道場。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弘法的人才要積極的培養。弘法人才從什麼地方培養出來?講台上鍛鍊出來的。你不能天天上講台,你怎麼會講得好?你要想把一部經講好,一部經講得透徹,每天要上講台練習,誠誠懇懇、恭恭敬敬接受大眾的批評指教,認真的改過自新,自己才會有進步。

  真正要講得好,不但講經這套方法技巧要懂得,還得真正有道心,字字句句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那才是真的。這就是自己要有真修的功夫,沒有真實功夫,你有這些技巧,依舊收不到效果。必定是自行化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才能真正幫助別人,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2018-10-01

恆實法師訪談 - 兩年九個月一千多公里徒步三步一拜(4) 基督徒母親因緣感受


恆實法師訪談 
(兩年九個月一千多公里徒步三步一拜 -

洛杉磯到三藩市)


(4) 基督徒母親因緣感受






兩年九個月一千多公里徒步三步一拜

(1) 因緣 





(2) - 過程




(3) - 感應



2018-08-23

日本人的"源頭減廢",由"教"開始...



日本回收


日本人的"源頭減廢",由"教"開始...


我們的日常生活,缺乏了"智慧"/"規矩","方便"成為"隨便",那就無可避免吃"下流"的虧。。。

想起日本這個生活蠻有"智慧"的國度,也是佛教徒佔人口80%的國家,使我想起佛門有言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那麼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呢?

也使我想起佛門有言:“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兩者分別應該在於,是否有 "智慧"。


在日本,如果只剩下一隻襪,就可視為垃圾。
但如果兩隻齊全,就要當成回收衣物處理。



大目町的益田隆一先生說:
" 我希望小孩子就算沒人看著,自己也會堅持做正確的事。我希望他成為那種誠實的人。"




能優雅地吃,也能優雅地處理食餘。
有智慧地吃,也有智慧地處理食餘。
才是真正實實在在地生活著。。




2018-08-16

阿修羅 道

阿修羅 道

阿修羅,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 無 端正

阿修羅的男子,相貌都很醜、很兇惡。可是,阿修羅的女子是美女,天上最美的,諸天 都喜歡娶 阿修羅的女子。

阿修羅,常常跟忉利天戰爭,互有勝負。

《楞嚴經》講阿修羅有四大類:有天上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餓鬼、畜生裡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頭沒有;他在那一道,他的身形、享受與那一道大致上相同。

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是沒有德行。

六道裡講阿修羅都是指 天阿修羅,所以把他算作三善道。

天阿修羅,有天之福報,沒有天人之德。

諸天,性情都是柔和的,都是慈悲善良的,阿修羅不是如此。

阿修羅福報跟天人一樣,但是疑心重、瞋恚心重,喜歡
鬥爭,好勝逞強,他要是不對別人發脾氣,自己也會發脾氣。


史達林、希特勒,(筆者註:可能包括特朗普),都是人間阿修羅,福報太大、性情太殘忍。他的業因,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但是他瞋恚,瞋恨心重、傲慢心重,修福不修德,才落到阿修羅道。

福報享盡了,果報當然就不好,因為他很少造善因

源自:《佛學十四講講記》152頁

甚麼是真出家?

「離欲出家」....

學佛要不要出家?

學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決定不行,家是累贅,是煩惱的根源。

可是這個家,不是家庭之家,那個家出了沒用處:你出了自己的家到寺廟變成大家,小家換成大家,更糟糕了!

出什麼家?

出五欲之家 - 財、色、名、食、睡,離開五欲就是出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

出家有四種。

一、「身在家心出家」:大乘菩薩居士是心出身不出。你現在有家庭,身在家庭,心超越了,這是真出家。

二、「身出心不出」:如果身出家,住在寺廟裡,心還是貪圖世間名聞利養,那就糟糕了。

三、「身心俱出」:就是我們現在講出家人,這是非常難得。可是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決不是說剃了頭、受了戒,就是出家;家是出了沒錯,出了家以後多半都入了魔王的圈套。出了家之後很容易墮地獄。

為什麼?

出家之後,把佛教的形象敗壞,這個罪多大,不得了!出家眾,是代表佛陀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代佛住持佛法,教化眾生。如果沒有把這個責任肩負起,沒有把這個事情做好,護法神不會饒恕你。

出家好不好?

當然好。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把這個責任真正肩負起來,盡心盡力去做,福報非常之大,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如果沒做好,就非常的麻煩,罪過無量無邊。因此,出家這個事情不能勸,真正明理之後,他自己發心。

四、「身心俱不出家」:從前出家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以前是經過帝王的考試。出家除了要考進士課程之外,還要考三藏經典,所以出家人為社會大眾所尊敬。

考試及格,皇帝發給文憑准許你出家,這文憑就是「度牒」。皇帝發度牒給你,就是承認你有資格做他的老師、有資格做全國老百姓的老師,所以度牒決不是輕易發的。

從前出家人有這麼高的素質,才能夠將如來正法流傳到今天。所以一定要曉得出家的意義,真正發心出家弘法利生,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家樓下住著一位比丘尼,出家多年,在家與子女居住,日常幫助一些居士解答修行。現有法師告訴她,此等做法嚴重犯戒,必須回到寺院,背誦早晚課,重新受戒,或者受方便戒、沙彌戒。這位比丘尼感到十分苦惱,請求老法師開示。

答:這個問題,佛法說,第一次跟我說的是章嘉大師,五十七年前,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也就是真修。

如果在寺院裡面真修有妨礙,回家去真修行,你做出好榜樣,你將來真的往生了。像我們香港何東的老太太,她那個道場叫什麼東蓮覺苑,我一下想不起來了,就在香港這個地方。何東老太太念佛往生,他們全家都是基督教徒,她老人家一個人念佛,兒女很孝順,不反對,家裡也供佛堂。她念佛是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表演給家裡人看。家裡人看到這個樣子,統統學佛了,度了一家人,好像當時新聞界都做出報導。她把她的房子捐出來,做為佛教的道場,東蓮覺苑,現在還在。所以真幹才行。如果真正能把三個根落實,那你真的是佛經裡面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真做到了。有這三個根,你再去受三皈、受五戒,就很如法了。

現在有很多寺院道場,它不是念佛法門,你念佛他們不贊成,他不歡喜,他要請你走。我這一生當中學經教學壞了,當年李老師告訴我過,他說你學講經,講得不好還可以,如果講得好,你的一生走投無路,哪個寺廟都不歡迎。

所以諸位同學也曉得,我曾經在居士家中住過十七年,我們韓館長,沒地方去。寺廟裡要什麼?要做經懺佛事,如果我也去趕經懺做法會,那每個廟都歡迎;你去講經,人家討厭你,不要你,所以講經不容易。你們如果要發心學講經,你就想到將來走投無路,吃盡苦頭。到一個地方去講經,住一個月,挺喜歡,大家把你當貴賓看待,三個月就討厭了,半年一定把你趕走。所以我到今年八十二歲,無家可歸,到處流浪,非常不容易。這個道場是居士道場,不是寺廟。


所以你就曉得,現在是什麼樣的社會,我們真正幹,那自己幹,自己好好修行,如理如法。什麼都得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這個日子才能過。如果還要名、還要利,還要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所以這是現實環境,你不能夠不知道。知道之後在家裡修行一樣,也很好,你家裡面的小孩供養你,當你的護法,一心念佛求往生。

源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0三)~ 檔名:21-483-0001 (日期:2008/10/10)



問:近期有一位大德,在某個道場突然昏迷,生活長期無法自理,有眾生附體,他的冤親債主只想報怨,不聽開示。他本人說:我這樣德行高的人,怎麼會發生如此之事?請問老法師,他應該怎麼辦?

答:他應該懺悔,才能自救!這是他自己,這種情形在佛法裡面叫「增上慢」。他對佛法不了解,自以為修行不錯,自以為德行很高,其實他跟普通人並沒有兩樣,這是自己的誤會,不是對別人的,自己產生誤會。

我在早年學佛遇到一個人,在家居士,他告訴我,他證阿羅漢果,說得非常堅定。這個人是個好人,絕對不是有意欺騙人。我遇到這個難題,怎麼辦?

最後我就想到了,我說:阿羅漢有神通!阿羅漢有六通,不要說阿羅漢,初果須陀洹就有兩種神通,天眼、天耳。天眼是什麼?天眼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能看見。譬如,我們住在這個講堂,我們講堂上面還有樓,下面也有樓,有天眼的人,他能看到上面的人也能看到底下的人在幹什麼,他沒有障礙。

我就向他請教,你有沒有?我們坐在他家客廳,牆外面是馬路,我說外面現在有些人走過,你有沒有看見?他說:沒有。我說:那證明你須陀洹沒證得,阿羅漢當然你證不到。這樣他才相信。


這是屬於增上慢,他不是騙人,他誤會,誤會他自己以為證得四果阿羅漢。如果說有意來誇大、來欺騙別人的話,那罪過就更重了,所以這是一定要懂得。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百)~檔名:21-474-0001 (日期:2008/8/29)